鲁彦《毒药》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3-11-23
毒药
鲁彦
一天下午,光荣而伟大的作家冯介先生正在写一篇故事的时候,门忽然开开了,走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岁的青年,他哥哥的儿子。问了几句关于学校生活的话,他就拿了一本才出版的书给他的侄儿看。书名叫作《天鹅》,是他最得意的一部杰作。冯介先生的文章,在十年以前,已轰动全国。读了他的文章,没有一个不感动、惊异、赞叹,认为他是中国最近的唯一的作家。
“小说应怎样着手写呢,叔叔?”沉没在惊羡里的他的侄儿敬谨而欢乐地接受了《天鹅》,这样的问。这在冯介先生,已经听得多了。凡一般憧憬于著作的青年,常对他发这样的问话,希冀在他的回答中得到一点启发和指示。听了这话,冯介先生常感觉一种苦恼,皱着眉头,冷冷地回答说:“随你自己的意思,喜欢怎样,就怎样着手。”
但这话显然是空泛的,不能满足问者的希冀。于是这一天他的侄儿又问了:
“先想好了写,还是随写随想呢,叔叔?”
“整个的意思自然要先想好了才写。”
“我有时愈写愈多,结果不能一贯,非常的散漫,这是什么原因呢?”
“啊,作文法书上不是常常说,搜集材料之后,要删削,要像裁缝拿着剪刀似的,把无用的零碎边角剪去吗?”
于是他的年青的侄儿像有所醒悟似的,喜悦而且感激地走了出去。
但冯介先生烦恼了。他感觉到一种不堪言说的悲哀。他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已把这个青年拖到深黑的陷阱中,离开了美丽的安乐的世界;他觉得自己既用毒药戕害了自己的生命和无数的青年,而今天又戕害了自己年青的可爱的侄儿,且把这毒药授给了他,教唆他去戕害其他的青年的生命。
这时,一幅险恶的悲哀的图画便突然高高地挂在光荣的作家的面前,箭似的刺他的眼,刺他的心,刺他的灵魂……
二十岁的时候,他在北京的一个大学校里读书。那时显现在他眼前的正是美丽的将来,围绕着的是愉快的世界。烦恼如浮云一般,即使有时他偶然的遇着,不久也就不留痕迹的散去了。他自己也有一种梦想,但那梦想在他是非常的甜蜜的。
因为爱好文艺,多读了一点文学书,他有一天忽然兴致来了,提起笔写了一篇短短的故事。朋友们看了都说是很好的作品,可以发表出去,于是他便高兴地寄给了一家报馆。三天后,这篇故事发表了。相熟的人都对他说,他如果努力地写下去是极有希望的。过了不久,上海的某一种报纸将他的故事转载了出来。这使他非常的高兴,又信笔作了一篇寄去发表。这样的接连发表了四五篇,他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惊异、赞赏。从此他相信在著作界中确有成就的希望,便愈加努力了。
然而美丽的花草总有萎谢的时候,他的命运不能无外来的打击;为了不愿回家和一个不相爱的女子结婚,激起了父母的愤怒,立刻把他的经济的供给停止了。生活逼迫着他不断创作以换得一些稿费。
有时,他觉得为了稿费而创作是不对的。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产物。为了稿费而创作,有点近于榨取。但有时他又觉得这话不完全合于事实。有好几篇小说,他在两三年前早想好了怎样写。动笔写,本是要有一贯的精神,特别的兴致的。现在把这种精神和兴致统辖在稿费的希望之下,也不能说写出来的一定不如因别的动机写出来的那么好。或者,他常常这样想,榨出来的作品比别的更好一点也说不定,因为那时有一种特别的环境,特别的压迫,特别的刺激和感触,可以增加作品的色彩,使作品更生动有力。
但这种解释在一般人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强辩。编辑先生自从知道他创作是因为稿费,便对他冷淡了。读者,不愿再看他的小说了。稿子寄出去,起初是压着压着迟缓的发表,随后便老实退还给了他。
他灰心而且失望,又委屈地受了欺侮。
一年后,暴风雨过去了。有几种刊物上,常有称赞他的小说的文章,有几个编辑先生渐渐来请他做文章,书店的经理也问他要书稿了。
在狂热的称赞和惊异中,他不知怎的竟在两年后变成了一个人人钦仰的作家。好几篇文章,在他觉得是没有什么精彩的,编辑先生却把它们登在第一篇。甚至一点无聊的随感、笔记,都成了编辑先生的宝贵的材料、读者的贵重的读物。无论何种刊物上,只要有“冯介”两个字出现,它的销量便变成惊人的大。
这在有些人确是一件愉快、不堪言说的光荣的事情。但在他,愈觉得无味,耻辱,下贱。作品还未曾为人所欢迎的时候,一脚把你踢开,如踢街上颠蹶地徘徊着的癞狗一般。这时,你出了名,便都露着谦恭、钦敬的容貌,竭力拉你过去。利用纯洁的青年的心的弱点,把你装饰成一个偶像,做刊物或书店的招牌,好从中取利……
但是,著作的生活到底于自己有什么利益呢,除去了这些过去的痕迹?他沉思起来,感觉到非常的苦恼。
他想,作品于读者有什么益处呢?给了他们一点什么?安慰吗?他们自己尽有安慰的朋友,东西!希望吗?骗人而已!等到失了望,比你没有给他们希望时还痛苦!指示他们人生的路吗?这样渺茫,分歧的前途,谁也不知道哪里是幸福,哪里是不幸,你自己觉得是幸福的,在别人安知就不是不幸?想告诉他们以世界的真相和秘密吗?这该诅咒的世界,还是让他们不了解,模模糊糊的好!想讽刺一些坏的人,希望他们转变过来吗?痴想!他们即使看了,也是一阵微风似的过去了!想对读者诉说一点人间的忧郁、苦恼、悲哀吗?何苦把你自己的毒药送给别人!……
伟大而光荣的作家冯介先生想到这里,翻开几本自己的著作来看,只看见字里行间充满着自己的点点的泪和血;无边的苦恼与悲哀;罪恶的结晶,戕害青年的毒药……
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
(选自短篇小说集《黄金》,1928年5月,上海人间书店出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反复用“光荣而伟大”形容作家冯介先生,故意大词小用,给人以幽默之感,意在嘲讽某种社会现象。
B.冯介在出名后觉得无味、耻辱,这与有些人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对有些人嘴脸的深恶痛绝。
C.小说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集中呈现了冯介成名后对作品意义的思考,交代了他苦恼的缘由,引人深思。
D.小说以温暖而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作家的成名前后的心态及人们对他的态度,给读者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8.小说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简要说明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9.小说标题为“毒药”,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丰富内涵。(6分)


参考答案
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温暖而质朴”说法错误,应为“冷峻而暗讽”。
8.①小说以“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结尾,凸显了冯介内心的绝望和对世道人心的失望。②小说以“点起火柴,他烧掉了桌上尚未完工的作品”结尾,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引发人们的思考。(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情节作用可以从人物、内容、结构等角度考虑。
9.1给憧憬于著作的青年一些所谓的指导建议是一副不负责的“毒药”;2编辑和书店经理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是伤害“我”心灵的“毒药”;③读者盲目跟风、缺少辨别的阅读态度是伤害作者的“毒药”;④那些无病呻吟、毫无价值的作品内容是伤害社会的“毒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丰富内涵的能力。标题丰富内涵一般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表层含义(结合内容)和深层含义(结合主旨)。


相关阅读
1 把灯光调亮阅读答案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 【查看全文】

2 安娜之死阅读答案-[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 【查看全文】

3 蜡条人家阅读答案-安宁

蜡条人家 安宁 秋天的时候,种植蜡条的人家,早早就和父亲联系,定在某一天,用大卡车将父亲一年编筐所需的蜡条,全拉了来。 虽然编筐这门手艺,不能让我们家大富大贵,但至少 【查看全文】

4 茂林阅读答案-阿城

茂林 阿城 口渴死,恨不能咬近旁的树皮吮。好林子,一架山森森的引眼。不想再走,情愿将自己栽在这里,也绿绿的活个痛快。 林子不是野生,齐齐的极有章法。山也只是普通的山, 【查看全文】

5 一对夫妻的奇遇阅读答案-卡尔维诺

一对夫妻的奇遇 [意大利]卡尔维诺 阿尔图罗马索拉里是上夜班的工人,早晨六点下工,回家要走很长的路,天气好的时候,他也骑自行车,雨天和冬季改乘电车。六点三刻和七点之间回 【查看全文】

6 《害羞》阅读答案-陈忠实

害羞 陈忠实 小学校大门口内侧,并排支着两只长凳,白色的冰棍儿箱子架在长凳上,王老师习惯了在讲台上的一边讲课一边自信优雅地踱步。可是现在他不是面对男女学生的眼睛,而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