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之死阅读答案-[俄]列夫•托尔斯泰

发布时间: 2020-02-17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15.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

参考答案
12.(6分)【参考答案】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的体悟。本题还是有些难度,易概括不全。难就难在先已绝望,这点不易看出,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的绝望这点也是不易答出的。文本是节选自《安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因此对相关背景不一定熟悉,这就要求答题时不能仅立足于本题所要求的前五段,要结合整个文本的内容来把握。安娜的绝望,是对和渥伦斯基两个人情感的绝望。“果然不出我所料”,表明先前已经绝望。等来了渥的来信,但信上的内容很让她绝望;于是她向月台走去(卧轨自杀),显然是对生活彻底绝望。这类题,要求考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认真的梳理,在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类概括。
13.(4分)【参考答案】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做本题要注意审题陷阱,本题问的是对周围人的描写的特点,而不是周围人的特点,也不是一般意义上描写的特点,考生很可能答成什么样的描写——“侧面描写”或“衬托”。至于作用,则很容易答出,描写周围人,就是在侧面写安娜。可见答题时,还是要审好题,问什么答什么。
14.(4分)【参考答案】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解析】对安娜自杀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有动作上的,“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也有内心所想的,“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毛骨悚然。”还有语言上,“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上帝,饶恕我的一切!”把这些找出来,再加以概括即可。它的意义就在于小说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的表现。
15.(6分)【参考答案】“蜡烛”的比喻,写出了安娜死亡前意识从异常清醒到渐趋模糊、直到消失的过程。这句话表现了安娜临终前的内心感受,又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安娜之死的总结。画龙点睛,暗含着作者的喟叹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画线的这句话,是作者对安娜一生的总结,只不是没有明确地说出来,而是借住一个形象的比喻形象地表达出来。本题虽是个探究题,但实质上可以说是道句子含意的理解题。画线的句子是个比喻句,蜡烛由明亮到熄灭的过程,也是安娜死前回光返照到生命消失的过程。当然,答到这还不够,还应从人物内心活动和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去把握其深层意思。



相关阅读
1 文本一:夜行阅读答案-何荣芳

文本一: 夜行 何荣芳 小倩下班时已经是夜里十点,地带着一身的葱花味追上了一辆驶向远郊的公交车。有座。 同排座位上抱臂闭目的是一位大爷,或者说是一位大叔,脑袋亮光光的, 【查看全文】

2 《未遂》阅读答案

未遂 赖海石 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 【查看全文】

3 九三年(节选)阅读答案-肖江虹

九三年(节选) 肖江虹 一九九三年,四川内江来的建筑队开进了我们无双中学。 那个寒风凛冽的黄昏,父亲站在学校大门口等。一直等到天黑,客车才带着怒气将一群外乡人吐在学校大门 【查看全文】

4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5 《传话》阅读答案-孙道荣

传话 孙道荣 老赵、老钱、老孙和老李,四个人是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几个老伙伴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可是最近老赵感觉到,他不在的时候,另外三个人就嘀嘀咕咕,而 【查看全文】

6 《日落碗窑》阅读答案-迟子建此篇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