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周,宋之蒙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4-24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于此略录《内篇》
之文,以见大概: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王倪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①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②,鳅然乎哉?(民)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③,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齐物论》)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④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末有《天下》一篇,历评“天下之治方术者”,自述其文与意云: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⑤,以重言⑥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⑦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⑧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⑨可观。
(取材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有删改)
【注】①庸讵:怎么。②偏死:指患“半身不遂”之病。③带:蛇。④呴(xǔ):张口呼气。⑤曼衍:散漫流行,不拘常规。⑥重言:为人所重之言。⑦敖倪:轻蔑,轻慢。⑧连犿(fān):宛转,随和。⑨諔(chù)诡:奇异。
12. 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通假”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恶乎知之 知:通“智”,智慧
B. 尝试问乎女 女:通“汝”,你
C. 鸱鸦耆鼠 耆:通“嗜”,嗜好
D. 吾恶能知其辩 辩:通“辨”,分辨、区别
13.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猿猴然乎哉 / 樊然淆乱
B. 于此略录《内篇》之文 / 仁义之端
C. 七日而浑沌死 / 而连犿无伤也
D. 齧缺问乎王倪曰 / 鳅然乎哉
14. 对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晚周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
B. 三者孰知正处
民、鳅、猿猴这三者,谁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呢
C.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而融入大道之中
D.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15. “浑沌之死”有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
12. A
13. B
14. B
15. 示例: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好心也会办坏事;顺应自然才是做事的最好选择;不折腾是治理国家的最好选择;天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是对通假字的考查,A项,“吾恶乎知之”意思是:我怎么知道呢!所以“知”是“知道”之意,非通假字。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本题A项, 然:这样,代词/……的样子,形容词词尾;B项, 两个“之”用法一样,“之”:助词,的;C项,而:而后,顺承连词/却,转折连词;D项, 乎:相当“于”,向/疑问语气词。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对于这类翻译的题目,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B项,“孰知正处”翻译错误,正确的意思是:谁的生活习惯才是最符合标准的昵(或:哪里才是真正舒适的地方呢)。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审题,审清题干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分析“浑沌之死”的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能力。然后到文中找到具体的答题区间进行筛选,最后组织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三段中,原文说
“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意思是“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由此可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好心也会办坏事;顺应自然才是做事的最好选择;不折腾是治理国家的最好选择;天然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等。

参考译文:
庄子名叫庄周,宋国蒙地人,大概在孟子稍后出世,曾经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数是寓言,其中的人物、地点,都是虚构的,但是他的文章汪洋开合,姿态万千,先秦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庄子》现存作品三十三篇,《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然而《外篇》《杂篇》怀疑是后增增加上的。在这里简略地抄下几段内篇的文字,来看看《庄子》的大概情况。
齧缺向王倪问:“你知道万物相互间有共同的标准吗?”王倪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明白的东西吗?”王倪回答说:“我怎么知道呢!”齧缺接着又问:“那么万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王倪回答:“我怎么知道呢!虽然这样,我还是试着来回答你的问题。怎么知道我所说的‘知’不是‘不知’呢?你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并不是‘知’呢?我且问你:人们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腰部患病甚至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们住在高高的树木上就会心惊胆战、惶恐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人、泥鳅、猿猴三者,谁的生活习惯才是最符合标准的呢?人以牲畜的肉为食物,麋鹿食草芥,蜈蚣嗜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则爱吃老鼠,人、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这四类动物,究竟谁才懂得真正的美味?在我来看,仁与义的端绪,是与非的途径,纷杂错乱,我怎么能知晓它们之间的分别!”
泉水干涸,鱼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而融入大道之中。
南海之帝名叫倏,北海之帝名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款待他们十分丰盛,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的深厚情谊,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视、听、吃和呼吸,唯独浑沌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沌也就死去了。
《庄子》最后一篇叫《天下》,逐一评论了“天下之治方术者”,庄子自己评述自己的文章与旨意说:庄子认为天下浑浊不堪,不能对这个世界说庄重的话语,用卮言来推衍行文,引用重言使人觉得真实,运用寓言来推广道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拘泥是非,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特,却婉转叙说无伤道理。他的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却奇异可观。



相关阅读
1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2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

5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6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