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粲,汉末人,其强记过人原文与翻译-《王粲默记》

发布时间: 2021-05-10
王粲默记
原文
王粲①,汉末人,其强记过人。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闇②诵乎?”曰:“能。”因使背③而诵之,不失一字。
尝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④之。棋者不信,以帊⑤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


注释
王粲(càn):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闇(àn):同“暗”。
背:转过身,背对。
覆:同“复”。
帊(pà):头巾。

译文
王粲是汉末时期的人,他的记忆力很强超过常人。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阅读路边的碑文。同行的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同行的人就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没有背错一个字。
王粲曾经看别人下围棋,棋盘上的棋子被弄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了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盘,让王粲用另一副棋摆棋局。摆好后用两盘棋互相比较核对,棋子的位置一个也没错。王粲的记忆力好能够暗中记住的能力就像这样的强。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这七人代表了建安时期除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王粲,汉末人,其强记过人。尝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默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尝观人围棋,风骤至,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更以他局使复,数十子无一误者,棋者服。
(据《三国志·魏书》改写)

注释
因:于是,就
复:恢复
误:错误,差错
道:道路
背:转过身,背对
以:用
卿:你
为︰替
更:改


翻译
王粲是汉末时期的人,他的强记能力过人。王粲曾经跟人们一起行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您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回答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结果他不漏下一个字。他曾经看别人下围棋,风突然吹来,棋局乱了,王粲帮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很惊讶并且不相信他,于是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结果一棋也没错,下棋的才信服。


王粲,字仲宣,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王龚,祖父王畅均位列三公,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从小便被人视为天才,他博闻强记,写文章一气呵成。
十四岁的时候,王粲和父亲一起拜访当时的著名学者蔡邕。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但他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王粲也因此名声大振。
这便是成语“倒屣相迎”的出处。



相关阅读
1 此术之接物之道原文_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翻译

文言文《此术之接物之道》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人主仁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矣, 【查看全文】

2 病说原文_文言文病说翻译赏析

文言文《病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客有患郁湮之疾者,龙子过而问焉,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日饭三鬴,食之尽器。龙子曰:子病乎?曰:病矣。 【查看全文】

3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乙】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查看全文】

4 《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防止百姓反抗,实行愚民政策,相关句子

(1)《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风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查看全文】

5 松风阁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刘基

松风阁记 (明)刘基 雨、风、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无形而有声,惟风亦然。 风不能自为声,附于物而有声,非若雷之怒号,訇磕于虚无之中也。惟其附于物 【查看全文】

6 【甲】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僧寺夜读阅读答案与翻译-2021年中考题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