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寄端及重阳》《闲居寄诸弟》阅读答案-韦应物

甲:闲居寄端及重阳①
韦应物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乙:闲居寄诸弟
韦应物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
尽日高斋②无一事,芭蕉③叶上独题诗。
【注】①〔端〕韦端,是韦应物的族弟。〔重阳〕崔播,是韦应物的外甥。 ②〔高斋〕诗人闲居处。 ③〔芭蕉〕古人多于芭蕉叶上书写,又芭蕉心为愁之象征。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两首诗所写景物不同。甲诗写冬日清晨的野寺山林,乙诗写秋天清晨的庭院。
B.两首诗抒情手法不同。甲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乙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C.甲诗写景更为具体,视听结合;乙诗写景只用白描,笔法简略但深得神韵。
D.两首诗中诗人的形象各异。甲诗中的诗人清高脱俗,乙诗中的诗人多愁善感。
15.两首诗同是写“闲居”,但表现出来的诗人心境却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14.B (“甲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乙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有误,甲诗除“以景衬情”外,“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也是直抒胸臆。乙诗除“直抒胸臆”外,“秋草生庭白露时”也是以景衬情。故选B。)
15.①甲诗主要表现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诗人闲居山中,四周一片寂寥,高雅的兴致油然而生,不愿回到俗世中; ②乙诗主要表现诗人失落、忧愁的心境。秋草白露触动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他闲居在家,无所事事,只能在芭蕉叶上题诗来寄托心中愁绪。(每点3分,其中心境1分,分析2分。) (答题时抓住诗人的描述语即可提炼、概括和分析。要特别指出的是,本题的设问点是“心境”,不是常见的“感情”,因此答题时需要把“感情”类的词语转换为“心境”类的词语。)

赏析:
《闲居寄端及重阳》的前两句说,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诗的后两句中,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的陶渊明等人那样的闲情逸致,如果没有必须办的事情,他甚至都不想回去。风尘不归,呼应上文“人迹稀”。这是诗人的价值取向,也是在向亲人表露自己的心迹。
《闲居寄诸弟》的前两句说,白露时节,秋草已长满庭院,因而愈加思念诸弟。写“秋草”“白露”,渲染凄冷伤感的氛围,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诗的后两句写诗人于百无聊赖中,于是在芭蕉叶上题诗消遣。“独”字的运用更突现思弟心情之急,更见情深意长。本诗没有纷呈的意象和炫目的技巧,只以“芭蕉题诗”一句画龙点睛,表达出一种生活化的细微感触和情怀,体现出韦诗淡泊质朴的艺术特征。


相关阅读
1 夕次盱眙县阅读答案-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夕次盱眙县①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②,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①本诗作于唐建中三年(782年)夏,韦应 【查看全文】

2 三台·一年一年老去翻译赏析_三台·一年一年老去原文_作者韦应物

《三台一年一年老去》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年一年老去,来日后日花开。 未报长安平定,万国岂得衔杯。 【查看全文】

3 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翻译赏析_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原文_作者韦应物

《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 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查看全文】

4 《幽居·贵贱虽异等》阅读答案与解析-韦应物

幽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查看全文】

5 简卢陟阅读答案-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简卢陟[注] 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注]卢陟:人名,韦应物的外甥。作者做此诗时,安史 【查看全文】

6 始闻夏蝉·徂夏暑未晏翻译赏析_始闻夏蝉·徂夏暑未晏原文_作者韦应物

《始闻夏蝉徂夏暑未晏》作者为唐朝诗人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徂夏暑未晏,蝉鸣景已曛。 一听知何处,高树但侵云。 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群。 还忆郊园日,独向涧中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