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清史稿·施琅传》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戡定顺德、东莞戡:攻克、平定
B.迁水师提督迁:降职
C.谕相机进取谕:告诉
D.事下部议,寝其奏寝:停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琅以计得脱/并绘图以进
B.因裁水师提督/因荐琅
C.将致毒于郑氏/迎于水次
D.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所以衔恤茹痛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
B.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他深明大义,并未如此。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3分)
译文:
(2)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3分)


1、B(迁:升迁,提升)
2、B(A用,介词/表顺承,连词;B、于是,C向;介词/在,介词;D的人,代词/的原因,代词)
3、D(“二十年以后”不对,应为“康熙二十年”)
4、①飞箭射中眼睛,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但他继续督战,没一点儿退却。
②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

参考译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早先任明朝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清军平定了福建,施琅随郑芝龙降清。跟从郑芝龙征战广东,平定了顺德、东莞等地。郑成功占据了海岛台湾,要招纳施琅,施琅不听从。郑成功捉拿了施琅,并拘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得以逃脱,他的父亲太宣、弟弟施显以及他的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
康熙元年,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当时,郑成功已死,他的儿子郑锦带领部下打算进攻海澄。施琅派遣守备汪明等人带领水军在海门抵挡,杀死了郑锦的将领林维,缴获了战船武器。康熙七年,施琅秘密向皇上陈奏郑锦在海上据险顽抗,应抓紧时间攻打郑锦。皇上召施琅到京,向他询问平定台湾的方法策略。施琅说,台湾很快就可以收复。皇上将收复台湾之事下到部里商议,部里止息了施琅的奏议,康熙二十年,郑锦病死,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并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从桐山发兵攻占了花屿、猫屿、草屿,顺着南风进军并停泊在八罩。施琅派遣游击将军蓝理用快船进攻,郑军军船乘着潮水从四面汇合。施琅坐着主帅太船;中进对手水阵中,眼睛被飞箭射中,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但他继续督战,没一点儿退却,终于攻取了澎湖列岛。郑克爽非常惊恐,于是派遣使者到施琅军中求降。施琅向皇上送了陈述受降的奏本,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八月,施琅带着清军进入鹿耳门,到了台湾。郑克爽率领部属剃了头发,在水次迎接施琅,并上缴了“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定。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在奏疏中说,台湾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但它是一个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安危的形势险要之地,绝对不能放弃。并且绘了台湾地图呈给皇上,皇上下旨同意实施他的意见。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郑克爽交回台湾本土,回归朝廷,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一起到京城的意见。皇上下诏授给郑克爽爵位。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台湾刚刚回归,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是以国事为重,不敢顾及私怨啊。”


相关阅读
1 《清史稿·方苞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五年,会试中试,将应殿试,闻母病,归刁侍。五十年副都御史赵申乔劾编修戴 【查看全文】

2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举人,三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究心舆地、兵法。喜为壮语惊众,名在公卿间。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称之,谓横览九州 【查看全文】

3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阅读答案

施维翰,字及甫,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进士,授江西临江推官。清漕弊,善折狱,奸顽敛迹。巡抚郎廷佐奏其治行,举卓异,内擢兵部主事。改山东道御史,疏言:察吏首重惩贪,尤 【查看全文】

4 丁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丁日昌,字禹生,广东丰顺人。以廪贡生治乡团,数却潮州寇。选琼州府学训导。录功叙知县,补江西万安,善折狱。坐吉安不守,罢免。参曾国藩戎幕,复官。李鸿章治军上海,檄主 【查看全文】

5 清史•陶元淳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 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 【查看全文】

6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必达,字其在,湖北黄州人。顺治八年进士,授江西宁都知县。土瘠民贫,清泰、怀德二乡久罹寇,民多迁徙,地不治。请尽蠲①逋赋以徕之,二岁田尽辟。县治濒河,夏雨暴涨,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