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19-08-02
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速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邵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宁王)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绛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10. 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 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明清时期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一。
B.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或者“秋闱”。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
C. 乙卯,为干支之一,古代常用干支来纪年月日,此处为纪日,乙卯日的后一天是丙辰日。
D. 丁父优,指古代官员之父死去,官员须停职家居守制二十七个月的制度。母去世亦同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刚直不阿,不惧权贵。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不惧刘瑾,上奏章救人,惹怒刘瑾,被当廷杖打,又被贬龙场。
B. 王守仁通晓军事,精于计策。朱宸濠叛乱,形势危急,王守仁调兵遣将,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C. 王守仁聪明好学,勤于思考。他十七岁就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在龙场悟到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D. 王守仁智勇双全,身先士卒。南中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巢,大获全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答案】
10. B 11. B 12. C
13. (1)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很高兴,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给守仁居住。
(2)守仁病得很重,上疏请求告老还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取代自己,不等皇命下达,终究(离任)返家。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年”“上饶娄谅”“物”“指(同“旨”,主要意思)”“家”“日”“五经”“室”“阳明洞中”“二氏学”“年”,虚词“与”“所”,“年十七”作“谒上饶娄谅”的时间状语,意思是“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二氏”指程朱二氏,“二氏学”指“程、朱两家的学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句子可以断开为: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乡试考中了后就称为解元”说法错误,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理解错误。“阳明学派”不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因”,根据;“化导”,教化、引导;“夷人”,指少数民族人民;“相率”,相互一起;“伐木为屋”,砍伐树木建造房屋;“以”,目的连词,来;“栖”,指居住;“以栖守仁”,来给守仁居住。(2)中“甚”,很重;“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请求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举”,举荐;“自代”,指取代自己;“俟”,等,等待;“不俟”,不等;“命”,指皇命;“归”,指(离任)返家;“不俟命竟归”,不等皇命下达,终究(离任)返家。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王守仁十五岁时,曾到居庸关、山海关访问客人,放眼观览山川壮美。二十岁乡试考中,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加喜欢谈论军事,并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不久授官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上奏章营救,刘瑾发怒,将他杖打四十棍,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一带群山连绵,苗族、僚族人杂居。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少数民族人民很喜欢他,大家一起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给守仁居住。刘瑾伏诛后,遇赦酌情调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一向认为守仁是个奇才。十一年八月(因为他的推荐)守仁被提拔为右金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当此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守仁亲自率领精锐部队驻扎在上杭,又佯装撤兵,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俘虏、杀伤叛贼七千多人。
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造反。王守仁于是召集众人商议说:“朱宸濠假如出兵沿长江顺流东下,那么南都就无法防守。我想用计阻挠他们,至少十日内没有忧患。”于是他派出很多间谍,传命府县檄文说:“都督许泰、邵永率领边疆部队,都督刘晖、桂勇率领京城部队,各四万人,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领自己的部队合计十六万人,直接攻打南昌。”又写了封密信,封在蜡丸中,送交给朱宸濠的丞相李士实、刘养正,密信中说到他们归国的诚心,然后派间谍泄漏密信的内容,朱宸濠果然心中怀疑。十多天后,侦察得知朝廷和地方部队并没来到,才明白是王守仁欺骗了他。
七月初一日,(朱宸濠)留宜春王据守本营,胁迫他的部下六万人,袭击攻下九江、南康,然后兵出长江,逼近安庆。有人请出兵援助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被敌军占有,我们越过南昌和敌人在江面上相持,九江、南康两郡兵力断我后路,这样将会腹背两面受敌。不如直接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我军进攻必胜。朱宸濠听到南昌被攻下,一定会解围自救。我们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能取胜的。”大家说“好”。宸濠果然从安庆撤兵而回,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官军用小船载着柴草,趁着风势放火。朱宸濠的船搁浅,仓卒间换船逃跑,被(王守仁部下的士兵)追上活捉。总共三十五天朱宸濠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当时他已经遭遇父丧,屡次上疏辞去爵位,请求记录其他诸位大臣的功劳,这些请求都没有回复。守仁(后来)病得很厉害,上书请求告老回乡,推荐勋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批复就回去了。走到南安就病死了,终年五十七岁。
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敏。十七岁时拜访上饶人娄谅,和他讨论朱子推究事理的主要意思。回家后,每日端坐,研读《五经》。他在阳明洞中建造住室,广泛阅读程、朱两家的学说,几年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贬官到龙场,荒僻之地,无书可读,天天思索旧有知识。(一天),忽然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己心,而不应当求之于外物,(他)慨然感叹说:“道就在这里呀。”从此坚信不疑。当世学者聚集在一起跟从他,所以世上才有“阳明学”的说法。


相关阅读
1 《明史 汪应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 【查看全文】

2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杨继盛传》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 【查看全文】

3 《明史·陈幼学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 【查看全文】

4 《明史·王洽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 【查看全文】

5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玉传》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 【查看全文】

6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