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阅读答案-高军

发布时间: 2021-10-18
包子
高军
雪还在不停地下着,远远近近连成白茫茫的一片,路已经很难踩准确了,李大爷的身子这边一歪那边一歪地向前走着。山越来越高,树木也多了一些,树枝、树叶被白雪覆盖着,挨着地面的部分还呈现着原来的颜色,这让一片白色的世界多了些色彩和层次感,看起来会感到舒服一些。“悠儿——悠儿——”山中的风更大了,树上的雪向下落着,空中飘舞的雪花向他的头上脸上横扫过来,有的落进脖子里,往衣服里钻。他向左手哈一口气,把右手里的包袱倒一下手,再将已经有些麻木的右手放在嘴前哈一口热气。
昨天晚上,他和老伴儿盘算了大半天,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不知前些天住在他们家的那几个革命同志此时在北大山里怎么样,最后二人决定,今天一早给同志们送包子去。这不,一大早李大爷就冒着风雪进山了。
说是包子,其实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饺。它是指下到开水里煮熟的水饺,而不是用蒸笼蒸出来的大包子。那时候,这里蒸的大包子是地瓜粉的,也不叫大包子,而是叫烫面。日伪军最近一直在不断地扫荡,就算是有什么好东西也早被他们搜刮干净了。部队机关都转移到北大山里,部队在外线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李大爷和老伴儿合计了大半个晚上,最后扫扫缸底,才汇集起一点黑荞麦面。
一大早,先起来举行“发纸马”,这是沂蒙山区新年第一天最重要的节日活动,表示对天地神衹和列祖列宗的感恩,期盼新的一年生活美满。举行完这一节俗仪式之后,赶紧倒上热水,就着咸菜疙瘩艰难地吞吃了两个野菜饼。家中没有一点儿肉,村里有做豆腐的,年前他们赊了一块,剁了一些白菜搅成馅。开始包荞麦面包子的时候,李大娘还强作笑颜地说:“素馅好,让同志们吃了,一年中素素净净的。”李大爷没接话,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包子从开水锅里捞出来后,简单摊晾一下,就赶紧装在一个黑瓦盆里,上面盖上小盖子,用干净的包袱把四个角系起来,李大爷提起包袱就冒着风雪往山里走去。
地上的雪越来越厚,李大爷步子也越迈越小,拔出这条腿尽力往前甩,可是后面还陷在雪中的另一条腿却很难拔出来再跟上去,这样步子就怎么也迈不大了。他心里急,大过年的怎么也得让同志们吃上热乎乎的包子啊。李大爷的喘气声越来越急促,身上冒出一层汗,脸和手已不是刚出来时那么冷了。
走在山中,随着簌簌的落雪声,树上偶尔也会有一坨积雪“扑腾”一下掉下来,这些声音让四周显得更加寂静。
李大爷直奔牛角洞,平时拾柴火放牛羊多次去过那里,李大爷很熟悉这个洞的位置。同志们住在家里的时候,几次听到那位小巧的女同志玉华说起这个洞,说那是一个藏人的理想之地,不仅山下的情况能一目了然,而且也便于自身掩护和转移。越往上,山坡越陡峭,有些地方需要踩着石头才能过去,可石头上的雪被脚一踩就会变得既硬又光滑,一不小心,整个人就可能会滑下去,好在李大爷有丰富的经验。快要到洞口时,他踩的一块石头滑动起来,在就要倒地的一刹那间,他把包袱尽量举在额前,护住了手中包袱以及里面的瓦盆,身体快速滑了下去,好在后面一块大石头挡住了他。停了下来,他的脸被树枝拉了几道口子,左肘火辣辣地疼,也不知哪个伤口向外渗出血点,疼得他嘴里“吸溜吸溜”的,可是看到包袱和瓦盆没有事儿,脸上就露出了笑容。
“谁?”洞中发现来人又往前走,拉动着枪栓喝问。李大爷已经听出了是谁,就大声喊着:“刘主任,是我啊,我来给同志们送包子!”
同志们认出了是李大爷,纷纷跑出山洞将他拉进洞里。有为他扑打身上落雪的,也有要为他涂抹包扎伤口的。他使劲挣脱着说:“别别别,你们赶紧吃包子,要不就凉透了。”同志们说:“李大爷,你过来一起吃吧。”他使劲摆手说:“不不不,大过年的,俺在家里吃过了,吃了两大碗呢。”
大家围在一起,敞开包袱,用从树上折下的树枝当筷子,夹着盆中的包子,放到嘴中一咬,“咯嘣”一声,原来,包子已经冻住了,哪里还有一丝热乎气。“都怪俺,都怪俺,走得太慢……”李大爷看到这种情况,不断地自责着。
玉华走过来,笑呵呵地说:“李大爷,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饺子……包子了!”同志们听了,附和着说:“是啊,是啊。”不一会儿,包子就被全部消灭光了。
后来,这些同志分散到四方,一旦碰面谈起在沂蒙山的工作和战斗,都会说起李大爷的荞麦面包子。回来看望老房东的时候,开口总是说:“永远忘不了您那年春节送的那顿包子,那包子真好吃啊。”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老伴的催促下,“李大爷就冒着风雪进山了”,他决定在除夕之夜给山上的同志们送包子去。
B. “最后扫扫缸底”既揭示了日伪军扫荡造成了百姓生活艰难,也体现了李大爷伟大的一面。
C. 李大爷听李大娘的话后重重叹气,叹气中既有对李大娘说法的不认同,也有内心的愧疚。
D. 同志们都附和玉华所说“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饺子……包子了”,这完全是他们当时饿到了极点。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段,对李大爷快要到洞口时倒地的一刹那间的情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
B. 小说多处运用了插叙,如日伪军扫荡、牛角洞藏人便利、同志们离开沂蒙山分散到四方等情节,丰富了小说内容,不可缺少。
C. 小说选材典型而集中,线索十分明确,主要是围绕“包子”叙写包包子、送包子、吃包子及后来的忆包子等一系列事件。
D. 小说对沂蒙山区过年时“发纸马”节俗仪式的叙述,使文章富有较为浓郁的地方风俗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8. 文中开头对风雪的描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包子”分明冻住了并不好吃,但为什么结尾说“那包子真好吃啊”?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B A.“在老伴的催促下”说法错误。C.“既有对李大娘说法的不认同”分析错误。D.“完全是他们当时饿到了极点”分析错误。
7. B “小说多处运用了插叙,如……同志们离开沂蒙山分散到四方”错误。
8. ①交代故事发生时间,体现战士们艰难的生活环境,侧面突出其精神。②写出李大爷冒着风雪送包子的艰难,烘托出其高大形象。
9. ①鬼子扫荡,同志们只好上山,生活艰难,缺衣少食,而包子对饥寒中的同志们来说,当然是极其宝贵的,更是美味。②李大爷冒着风雪与危险送包子给同志们吃,更是体现了老百姓的一片深情,大家为此而感动,因而包子好吃,好吃在情意上。③卒章显志,小说结尾用这句话充分揭示出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相关阅读
1 红鞋阅读答案-韩松落

红鞋 韩松落 杨小萱家里,有两双鞋是动不得的。 一双是她姥姥留下的绣花鞋,粉红色的底子,绣着精致的花样。那鞋子据说是她姥姥少女时代亲手做的,一辈子也只穿过一次,在出嫁 【查看全文】

2 老地主张磨油阅读答案-冯俊科

老地主张磨油 冯俊科 地主张磨油家祖上是开油坊的。他就出生在油坊里,他爹随口就给他起了名,叫磨油。 我对张磨油有印象时,他已经四十多岁,天天卖酱油卖醋。他肩上一根油膩 【查看全文】

3 装台(节选)阅读答案-陈彦

装台(节选) 陈 彦 顺子新婚,只在家耽误了一天一晚上,就赶到舞台上去了。十几个伙计早都来了,不过都袖笼着双手,散落在后台门口扯咸淡。 顺子说:没看都啥时候了,非等着我 【查看全文】

4 雁阵阅读答案

雁阵 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比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 【查看全文】

5 布拉格的歌声阅读答案-[俄]彼特洛·洛斯基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 【查看全文】

6 《碗底香》阅读答案-陈小庆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