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阅读答案-郁达夫

发布时间: 2023-05-26
文本一: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 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④“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⑤“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⑦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删改)文本二:
①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②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③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不多。
④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⑤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有删改)
文本三:
文学艺术作品绝对要有真情。现在人写东西,多是为写东西而写东西,为发表而发表,这是我们现在作品多而好作品少的一个原因。其实很多作家并不是纯写抒情散文的,他们在做别的学问的过程中偶尔为之,倒写成了传世的散文之作。说到趣味,散文要写得有趣味,当然有形式、语言、节奏等方面的许多原因,但还有一点,这些人会说闲话。我称之为闲话,是他们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得清楚之后又说些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对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节选自贾平凹《我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作者只是对“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疏落的秋草”等作寥寥数笔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之中。
B.文本一第二段中,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依次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角度描绘出落蕊的特征,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C.文本二第四段中,作者以第二人称叙述为主,感觉作者似在与我们交谈,在交流中把我们带进江南的冬天,给人客观和真实之感。
D.文本三中,贾平凹认为散文要写得有趣味,要有形式、语言、节奏等原因,文本一中都市闲人互答的描写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特点。
8.文本一、二都表达了相近的审美趣味。请结合文本,从意象选择、色彩描摹、情感表达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郁达夫散文的审美趣味。(6分)
9.文本三中贾平凹说,“闲话”指可有可无却对主题又不可或缺的话。请结合此观点,分析文本二结尾中画线的这句闲话为什么“不可或缺”?(6分)


7.C【解析】第二人称给人亲切和温馨之感。
8.①意象选择上,《故都的秋》选择的日光、驯鸽、破壁腰中牵牛花与细细秋草、槐树落蕊、秋风等意象,强调清静悲凉,显出无比悠闲的心境。《江南的冬景》选择了村落长桥、杂木树林、纷飞的白雨、停泊的小船等,自然之境的美,一样突出了悠闲的心境。②色彩描摹上,《故都的秋》描写的是蓝色、白色、青色等清冷的色调,突出清静的特点;《江南的冬景》写的是白色、赭色、红黄等,色调带着朦胧的美,描绘出江南冬日水墨一般写意的景色。③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作者对美景的赞美,《江南的冬景》所爱为江南冬景,《故都的秋》爱的是北平的秋景。
9.①结构上,“散散步”,呼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情感上,深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流露出作者悠闲、洒脱的心情。③效果上,这句闲话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不羁的宕开,很能感染读者。



相关阅读
1 春行于野阅读答案-汤世杰

春行于野 汤世杰 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 【查看全文】

2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李雪峰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 【查看全文】

3 温暖的臊子面阅读答案-王世虎

温暖的臊子面 王世虎 ①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的厉害,才蓦然想起,自己连晚饭都还没有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由于要应战下个月的职能考试,没有 【查看全文】

4 生命的麦田阅读答案-熊红久

生命的麦田 熊红久 从城市到乡野,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更多的时候,田野的存在被我们忽略了,即使从乡间穿过,也只是透过车窗毫无心绪地倏然一瞥,根本没有阅及田野所呈现的真实 【查看全文】

5 流年(节选)阅读答案-彭学明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 【查看全文】

6 麦天阅读答案-雷抒雁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