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落花一同漂去阅读答案-梅寒

发布时间: 2023-05-27
与落花一同漂去
梅 寒
1904年道院,飞花漫天,一名道台和一名盐运使面对他们即将临盆的妻子立下了生死契约:若生女,此生为姐妹;若生男,此生做兄弟;若是一男一女,此生就是夫妻。他们是至交好友,希望那样的友谊能在子孙间世代传袭下去。
那一年,他和她呱呱坠地。男孩取名朱湘,女孩取名刘彩云。一对不谙世事的小人儿,还没来得及睁开好奇的眼睛打量一眼这个世界,爱情的命运已被双方的父母框定。
16岁,朱湘辞家北上,考入清华学堂,只为逃避那一段束缚他的姻缘,躲开那一个他厌恶至深的女子。
清华校园里,朱湘读书,写诗,诗人的浪漫天性与遮不住的才情渐渐显露。他的视线也越过家乡小镇投向了更远的地方:努力读书,取得公费赴美留学的名额,然后远渡重洋,永远脱离那桩婚姻的羁绊,找一个与自己心心相印的人携手度过一生……
那年冬天,大哥来到北京,山水迢迢,带着朱湘最不愿意见面的女子。那时,朱湘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大哥此行,是以家长的身份让朱湘回家与刘彩云结婚的。
在一间很窄小的旅馆里,朱湘与刘彩云以一种很尴尬的方式见面了。她很热烈地谈论着他的新诗,言语之间是压抑不住的崇拜与爱慕,他则始终冷若冰霜。她说,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他闻听此言愤然拂袖而去,丝毫不顾及大哥在场,不顾及那个青春女子的尊严。
屋里,留下刘采云独自伤心哭泣。
最终,大哥无奈地带着刘彩云返回故乡。面对固执的小弟,这个年长他很多的哥哥也有些束手无策。
朱湘有很多事要忙,他参加学校里的文学社,与校园里几位同学兴致勃勃地写新诗,期待着半年之后的赴美留学。那时,他甚至已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叫刘彩云的未婚妻。可就在大哥他们离开北京不久,清华学堂的一纸布告让朱湘傻了眼——他被学校开除了。因为在学校斋务处的饭前点名中,他已经超过27次不到场——他公然与自己不喜欢的形式主义抗争。
赴美不成,连书也读不成了,同学们替朱湘惋惜,纷纷去向学校求情。鉴于朱湘平时优异的成绩,学校最终同意解除对他的开除处分,允许他继续留在学校读书。但朱湘却在那个冬天选择了离开。几年后,在给同窗好友的信中,他这样解释自己当初的举动:“你问我为何要离开清华,我可以简单回答一句,清华的生活是非人的。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有隔靴搔痒。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都逃不脱一个假:矫揉!”
1923年冬,朱湘拎着简单的行李,只身一人前往上海,开始了另一种人生。初到上海,茫然四顾,没有亲朋的资助,没有工作,所有的收入来源就是他呕心沥血写就的诗稿。那点微薄的稿酬,有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一首诗换不回半袋充饥的米。然而他拒绝那些善意的资助,坚持卖文为生。诗歌,文学评论,诗人的胃饥饿难当,诗情却呈喷涌状。当时的上海名刊《文学周刊》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朱湘”这个名字,他的收入也开始慢慢变得丰盈。
朱湘想不到自己能在那里再次见到刘彩云,更想不到彼时的刘彩云处境竟是如此艰难:父亲去世,所有家产被兄长独吞,一个青春弱女子,背井离乡到上海一家小纱厂里做洗衣工。朱湘按大哥告诉的地址,在那间雾气腾腾的洗衣房里找到了刘彩云。粗布衣,被水泡得肿胀发白的双手,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女子哪里还有当初北京小旅馆里的模样?朱湘心里有隐隐的痛与内疚。刘彩云也沉默着,用自己的倔强挡回朱湘眼里的同情。当刘彩云转身,慢慢消失在雾气腾腾的小院深处,朱湘第一次因为这个女子感觉到心痛。
此后不久,当朱湘第二次踏进刘彩云工作的洗衣厂时,刘彩云正病倒在床上。潮湿发霉的小屋里,刘彩云烧得满脸通红。他轻轻伸出手,替她抹去腮边的泪。他对她说,我们结婚。
由讨厌到同情,由同情到爱情,由爱情到挚爱。那一段路,他们走了太久,又似乎只在一夕间抵达。
结婚了,一个人的日子变成了两个人的日子,此后变成了三个人,四个人……曾经让朱湘深深厌恶的包办婚姻成了他生命中一段最美丽的风景。与刘彩云结婚第二年,机缘凑巧,朱湘重新回到清华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幸运地获得公费赴美留学的名额。天各一方的日子,一百多封家信见证了朱湘对刘彩云那份热烈的爱:“霓君,我如今凭了最深的良心告诉你,你有爱情,你对我有最深最厚的爱情,这爱情就是无价之宝。”他不再叫她彩云,而呼她霓君,因为在他的心里,她堪比最美丽多彩的虹。朱湘写给霓君的一百多封书信,后来结集为《海外寄霓君》出版,成为与鲁迅的《两地书》齐名的作家书信集之一。
漂泊海外的三年,是朱湘与他的霓君爱情花开最盛的三年,但朱湘的留学生涯却并不顺利。因为无法忍受同学对中国人的歧视,朱湘频频转学,曾经在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最终又因经济拮据不得不中止未完成的学业。他于1928年秋天回国。
回国之后的日子仍然艰难。最初,朱湘去安徽大学任职,但由于校方将他主持的“英文文学系”更名为“英文学系”,他便发誓再也不教书了。此后,朱湘多次在上海、北平、长沙等各大城市间辗转求职,因为性格孤傲,屡屡得罪人,求职四处碰壁,最后只好退回上海,仍然靠写诗为文维持一家的生计。彼时,他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清华校园里的学习使朱湘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不愿拘束于父母辈的约定。
B. 出自人性的同情与善良,朱湘改变了对刘彩云的看法,从同情发展为爱情,答应与刘彩云结婚。
C. 朱湘的人生命运坎坷,从包办婚姻、被校开除到留学不顺,再到求职碰壁,令人惋惜。
D. 朱湘的性格古怪,他对形式主义的反抗与对个人性格的孤傲是他命运悲惨的根本原因。
7. 下列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线索明确,以时间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简述了朱湘的一生,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B. 文本开头的事件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1923年冬天的事件体现了朱湘对面子的看重,为文末其回国后日子艰难铺垫。
D. 刘彩云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但改变了朱湘部分性格,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8. 文本题目“与落花一同漂去”具有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分析。
9. 在现实中朱湘最后的结局是“由于饥困朱湘最终决定与这个世界决裂。1933年12月5日朱湘在前往南京的渡轮上,他口中念着那些大放异彩的诗纵身跳江自尽。而在他离开人世后不久,他的妻子也削发为尼。”但文本却将这个结局删去,请你据此为文本补充一个结尾。(要求:照应题目、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文学色彩丰富)


【答案】
6. C .“包办婚姻”说法错误。由文中“16岁,朱湘辞家北上,考入清华学堂,只为逃避那一段束缚他的姻缘,躲开那一个他厌恶至深的女子”“面对固执的小弟,这个年长他很多的哥哥也有些束手无策”可知,这桩包办婚姻并没有增加他命运的坎坷,且“曾经让朱湘深深厌恶的包办婚姻成了他生命中一段最美丽的风景”。
7. D.“刘彩云这个人物具有一定的封建性”错误,结合“她很热烈地谈论着他的新诗,言语之间是压抑不住的崇拜与爱慕……她说,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可知,刘彩云并不具有封建性,“这一辈子她听从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定他了”只是她的说辞而已,而她真正愿意嫁给刘彩云的原因是对朱湘的崇拜与爱慕;“改变了朱湘部分性格”错误,朱湘先反对、愿意与刘彩云结婚都是其顺从自己内心的结果。
8. ①落花飘零是指花下落后飘向远方,预示朱湘悲惨命运。
②落花飘零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朱湘命运的悲惨很大程度上是其性格的缺陷造成的。
③暗含文章中心,在挫折与不满的时候应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敢于接纳包容,对现代人具有启示意义。
9. 示例:故事的最后,道院的花终究还是下落了,朱湘投江自溺而亡。而在那落花下,他的霓君修身入佛,逃避失去他的悲痛。唉!风又吹来了,落花乘风而起飘向远方,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相关阅读
1 春行于野阅读答案-汤世杰

春行于野 汤世杰 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 【查看全文】

2 流年(节选)阅读答案-彭学明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 【查看全文】

3 麦天阅读答案-雷抒雁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 【查看全文】

4 生命的麦田阅读答案-熊红久

生命的麦田 熊红久 从城市到乡野,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更多的时候,田野的存在被我们忽略了,即使从乡间穿过,也只是透过车窗毫无心绪地倏然一瞥,根本没有阅及田野所呈现的真实 【查看全文】

5 温暖的臊子面阅读答案-王世虎

温暖的臊子面 王世虎 ①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的厉害,才蓦然想起,自己连晚饭都还没有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由于要应战下个月的职能考试,没有 【查看全文】

6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李雪峰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