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材料二:初,郑武公娶于申

发布时间: 2023-07-31
材料一: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节选自《论语·为政》《论语·先进》《论语·学而》)

材料二: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节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
小A人B有C母D皆E尝F小G人H之I食J矣K未L尝M君N之O羹P请Q以R遗S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指非难、批评、挑剔。与《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的“间”意思不相同。
B. 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与《苏武传》中的“召诸贵人议”的“诸”字相同。
C. 书,是指《春秋》,《诗》是指《诗经》,这两部书和《左传》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D. 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此处的“黄泉”和《孔雀东南飞》中的“黄泉共为友”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告诫大家,孝敬父母,不但要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要有充分的敬爱之心。他的弟子有子认为,为人孝悌,就少犯上作乱。
B. “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厌恶,对共叔段偏心溺爱,并屡屡为之争得利益,最后串通一气,想共同攻打庄公。
C. 作者承继“春秋笔法”,直接表明作者对人物的褒贬倾向,突出了姜氏的不公平,共叔段的不本分,庄公的不作为。
D.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颖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4. “孝”“悌”二字,自古以来就连在一起使用,对父母孝敬,对兄弟友爱,这是人性的自然流露。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谈谈你对“孝悌”的看法。

【答案】10. DKP 11. B 12. C
13. (1)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2)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太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
14. (1)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2)“孝悌”并非是单方面的,“孝”与“悌”都是一种双向的互动。
(3)以孝悌为本,之后逐步推广,最后实现兼爱众人,以此达到仁爱的境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小人有母”,是主谓宾结构,中间不断开,其后应断开,故D处需断开;
“皆尝小人之食矣”,其前省略主语“母”,是主谓宾结构,中间不断开,“矣”是句末语气词,一般放在句尾,其后应断开,故K处需断开;
“未尝君之羹”,与“皆尝小人之食矣”是并列结构,“羹”后应断开,故P处需断开;
所以,画波浪线的部分需加句读的三处为:DKP。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非难、批评、挑剔/中间。句意: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
B.错误,二者不同。兼词,“之于”/众、许多。句意: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
C.正确。
D.正确。都是指人死后所居之地。句意: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黄泉也相伴为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直接表明”错误,“春秋笔法”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是直接。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岩”,高险;“焉”,兼词,“于之”的和音,在那里;“佗”,别的、其他的;“唯命”,听从命令。
(2)“厌”,通“餍”,满足;“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厌”;“无”,通“毋”,不要;“滋蔓”,蔓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据材料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可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
材料二“段不弟,故不言弟”,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所以,“孝悌”并非是单方面突出儿女对父母、弟弟对兄长的敬爱与责任,而是强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孝”与“悌”都是双向的互动。
材料二“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颍考叔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所以,以孝悌为本,之后逐步推广,最后实现兼爱众人,以此达到仁爱的境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二:
从前,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大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大夫祭仲说:“城邑的围墙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城市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无法控制。”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趁早给大叔另外安排个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让他的势力进一步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滋长的野草都很难除掉,更何况您尊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没过多久大叔又命令原属郑国西部、北部的边邑既属于自己又属于庄公。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大叔,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民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大叔又把原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民心。”庄公说:“像共叔段这样不亲近兄长,百姓就对他不亲,势力再雄厚,也将会崩溃。”  
大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新郑”。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探听到这件事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大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的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担心什么呢?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相关阅读
1 鲁仲连,齐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鲁仲连,齐人也。齐之辨士田巴,辨于徂丘,议于稷下,毁五帝,罪三王,一日而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鲁仲连。连谓徐劫曰:臣愿得当田子,使之必不复谈,可乎?徐劫言之巴 【查看全文】

2 余幼时即嗜学阅读答案与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查看全文】

3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柳宗元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 ①崔生足下:辱书及文章,辞意良高,所向慕不凡近,诚有意乎圣人之言。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注]. 【查看全文】

4 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

(7)荀子在《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全文】

5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高祖本纪》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 【查看全文】

6 《古文颖》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吴钟善

《古文颖》序 (清)吴钟善 ①巍然雄峙乎宇内,而尊莫与并者,曰五岳;发源乎昆仑,经西域而横贯乎秦、豫者,曰黄河;合川、楚之流,历赣、皖而东注于吴以入海者曰长江。屹屹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