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固怨者满朝晏子谏公阅读答案与翻译-《晏子春秋》

发布时间: 2023-05-04
景公籍重而狱多拘者满固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乎?则婴有一妾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堂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注]而已矣。”景公不说,曰:“如是,夫子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闻与君异。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之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似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而三辟著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 比而焚之:指逐户烧掉狱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B.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C.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D.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托之夫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敕,一般指帝王的命令或诏书,文中此处为动词,是治、整饬的意思。
B.“三辟”中的“辟”与《齐桓晋文之事》“放辟邪侈”中的“辟”意思不同。
C.“成肆”中的“肆”与《烛之武退秦师》“又欲肆其西封”中的“肆”意思不同。
D.社稷,指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想把监狱事务托付给晏子时,晏子以妾能书会写可以处理好诉讼案件、官吏可以按照君王的命令粗暴行事来整顿百姓思想回复,引发了景公的不悦。
B.晏子认为居上位者要端正治国之策,在劝谏景公时,他以没有底的寸长之管无法被粮食填满为例,告诫景公不要一味地掠夺、役使、惩罚百姓。
C.景公派官吏专门看守心爱之槐,还为其悬挂严苛的处罚命令,他的这些做法导致乘车经过它的人加快行车速度,步行经过它的人加快步伐离开。
D.醉酒者因误触景公心爱之槐而招致刑罚,晏子听说后在朝堂之上对此事发表了看法,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后,觉得自己已经犯下危及社稷的大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
(2)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
14.晏子是如何为“犯槐者”脱罪的?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3分)


【词语积累】实词 ①狱:诉讼案件。②干成:盾牌与大斧。③县:通“悬”,悬挂。④拟:类似。
10. B 【关键能力】文言断句。
【解题步骤】
比选项阅读分析四个选项,可以发现有两处断点不同,即“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和“夫狱国之重官也”。
深分析第一处,“狱”为诉讼案件之意,“狱多”句意完整,且“拘者满圄”与“怨者满朝”结构一致,故应在“拘者”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第二处,“夫狱国之重官也”应为判断句,“狱”为监狱之意,“国之重官”是对“狱”的解释说明,故“狱”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B。
11. B 【关键能力】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理解文言实词。
【选项分析】“意思不同”错误,“三辟”中的“辟”与“放辟邪侈”中的“辟”都是“不正的行为”的意思。
12. D 【关键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选项分析】“觉得自己已经犯下危及社稷的大错”错误,原文中“几有大罪,以累社稷”意思是“我差点犯大错,而危害到国家”。
13.(1)况且掩饰百姓的欲望,严格控制他们的听闻,禁锢他们的思想,这些(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办到。
(2)触碰槐树的人受刑罚,伤害槐树的人受死刑,刑罚与杀戮都不合理,残害百姓太深重了。
【关键能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评分标准】(1)关键词“饰”“严”“禁”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刑”“称”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先指出治理国家的三种祸患行为:暴、逆、贼。②随后指出景公在这三方面的具体表现:穷民财力供己挥霍、槐树的威严与君王相当、对触槐之人处罚严苛。③最后指出危害:不能治理国家、爱护子民。(每点1分)
【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解题思路】作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结合题干中的晏子为“犯槐者”脱罪,可以确定答题区间为“婴闻之⋯⋯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然后再对晏子的话进行归纳整理即可得出答案要点。

【参考译文】
景公(时期)赋税沉重并且诉讼案件繁多,被拘禁的人装满了监狱,怨恨的人充满了朝野。晏子进谏,景公不听从。景公对晏子说:“监狱,是国家的重要官署,希望委托给先生。”晏子回答说:“您想让我整饬狱事吗?那么我有一个能书会写的妾就足够治理好狱事。您想让我整饬百姓的思想吗?百姓没有愿意毁坏自己家庭的生计来供奉残暴的君王的癖好的,那么君主派官吏逐户烧掉狱状就可以了。”景公(听了)不高兴,说:“像这样的话,先生您就谈不上能治理国家了吧?”晏子说:“我听说的和您说的不一样。如果居上位者端正其治国之策,居下位者慎重(处理)伦理关系,那么贵与贱就不会相互逾越。一寸长的管子,(如果)没有底,全天下都不能用粮食填满它。现在齐国的男人耕田,女人织帛,夜以继日,也不够供奉上边(的征敛),这就是无底的管子,而您始终不了解。钟鼓排成列,拿着盾牌与大斧跳舞,即使是禹也不能禁止百姓观看。况且掩饰百姓的欲望,严格控制他们的听闻,禁锢他们的思想,这些(即使)是圣人也难以办到。何况掠夺他们的财产而使他们挨饿,役使他们的力量而使他们疲惫,经常使他们受苦又从严判决他们的诉讼案件,狠狠地惩罚他们的罪过,这不是我所能理解的。”
景公有一棵心爱的槐树,命令官吏小心地守护它,并竖起木桩把禁令悬挂在上面,下命令说:“触碰槐树的人受刑罚,伤害槐树的人受死刑。”有一个人没有听说过这一命令,醉酒后触碰了槐树,景公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个人第一个触犯了我的命令。”派官吏拘捕了他,将要治他的罪。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晏子禀告景公说:“我听说,竭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君主自己的嗜好贪欲叫作暴政;推崇供玩赏的物品,使它们的威严与君主类似叫作反常;处罚杀死无罪的人叫作残忍。这三种行为,是治理国家的大祸患。现在君主您竭尽百姓的财力用来充盈饮酒膳食的用具,增设钟鼓等乐器,修建宫殿使其极尽奢华壮观,这都是在推行大的暴政;您推崇供玩赏的物品,为喜爱的槐树悬挂命令,乘车经过的人要赶着马快速通过,步行经过的人要快步离开,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当,这是明显反常的做法;触碰槐树的人受刑罚,伤害槐树的人受死刑,刑罚与杀戮都不合理,残害百姓太深重了。君主您享有国家,道德品行没有在百姓面前显现,而三种不正的行为却在国内很显明。我担心这样做是不能治理国家、爱民如子的。”景公说:“没有先生您教诲我,我差点犯大错,而危害到国家。现在有先生您的教导,是国家的福气,我接受您的教诲。”晏子退朝以后,景公命令赶快停撤走看守槐树的差役,拔掉放置悬挂禁令的木桩,废除伤害槐树治罪的法令,释放这位因触碰槐树而被拘捕的囚犯。



相关阅读
1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曾巩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 【查看全文】

2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查看全文】

3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昌黎先生集》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查看全文】

4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_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 【查看全文】

5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答案-苏轼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 【查看全文】

6 留耕堂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叶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留耕堂记 (宋)叶适 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