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魏武候问“元年”于吴子 材料二:士苟欲深明博察 材料三:孔子谓子路曰

发布时间: 2023-05-05
材料一
魏武候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失权势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材料二
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马;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正;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桦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千金之袋,非一狐之皮;台庙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
故曰:讯问者智之本也。
材料三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谓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敦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节选自《说苑·建本》有引改)
7.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刑必中 中:恰当
B. 执民柄者不在一族 执:掌握
C. 台庙之榱 榱:椽子
D. 括而羽之 括:包括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元年”之本也 《小雅》怨诽而不乱
B. 则富贵尊显至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C. 且近于刑 且放白鹿青崖间
D. 通于犀革 于反覆不宜卤莽
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
B. 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
C. 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
D. 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
10. 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体现“君主端正自己”意图的一组是( )
①言国君必慎始也
②多闻而择焉
③不壅蔽矣
④此皆《春秋》之意
⑤不失民众矣
⑥不失权势矣
A. ②⑤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切入,谈论了治国及做人首先应确立的根本大事。
B. 材料一吴子认为,君主必须做到赏罚分明、为人正直、以民为本,才会不失民心。
C. 材料二以千里马等三种事物为喻,论证了人要借助外物才能成为圣贤的道理。
D. 材料三在与子路的谈话中,孔子巧妙运用类比论证、对比说理,让子路心悦诚服。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
(2)非此之问也,谓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
13.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学习到哪些提升自己的具体途径,至少概括出4点。

【答案】
7. D 8. B 9. D 10. D 11. B
12. (1)然而不喜欢勤学好问的方法,这就是切断了智慧的根本,阻塞了智慧的本源,凭什么能立身处世呢?
(2)我不是问这方面。凭借你本身的能力,再加上学习,难道还有人比得上(你)吗?
13. ①勤奋学习,善于提问;②善于向优秀者请教;③日积月累;④多请教同学朋友,善于听取意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括:箭的末端。应与后文的“镞”词性相同,词意相近。句意:在箭尾装上羽毛。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 表并列/表转折,却。句意:并且是元年的根本/《小雅》虽然怨愤发牢骚但不坏乱礼法。
B 均为语尾语气助词。句意:那么富贵尊显就来了/非凡的智慧就得到了,也就具有了圣人的心怀。
C. 将要/暂且。句意:将要遭受刑罚/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
D. 介词,引出对象/介词,在。句意:能穿透犀牛的厚皮/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是使智慧明达的方法。所以古代的国君在开始处理政务的时候,大夫如果有一句谏言,士如果请求见一面,百姓如果有所陈述,一定要让他们畅达,君王同族弟子中有所询问,一定与他们交谈,各地的来访者,不要将其拒之门外,这样就能做到不被蒙蔽欺骗。
“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四方至者,勿拒”结构对称,排除AB;
“所以明智也”是一个表原因的判断句,不可断开,排除C。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是“君主端正自己”的前提;
②是“君主端正自己”的具体途径;
④体现了《春秋》的含意。
排除这三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人正直”无中生有,由原文“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可知,分发俸禄要周到,动用刑罚要恰当,国君心地要仁慈,想到百姓的利益,为百姓除害,这样就能做到不失民心了。没有“为人正直”。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道”,方法;“伐”,切断;“智本”,智慧的根本;“何以”,凭什么。
(2)“非……也”,不是……;“以”,凭借;“及”,比得上。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好问讯之道”“讯问者智之本”可概括出,勤奋学习,善于提问;
结合“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可概括出,善于向优秀者请教;
结合“学积成圣”可概括出,日积月累;
结合“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可概括出,多请教同学朋友,善于听取意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魏武侯向吴子问什么是“元年”。吴子回答说:“说的是国君在开始的时候就必须小心谨慎。”“怎样在开始的时候就小心谨慎呢?”吴子说:“端正自身。”“怎样才能端正自身呢?”吴子说:“明达智慧。智慧不明达怎么能端正自身呢?广泛听取建议而善于抉择,是使智慧明达的方法。因此古代国君刚治理政事时,有来谒见的老百姓,必定使其通达无阻,有来求教问题的公族大夫,必定会与他们交谈,从四方来的人不要拒绝。这样可以说不会被蒙蔽;应该分赏俸禄的一定要给予,动用刑罚一定要公平适中,国君的内心一定要仁厚,常想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祸害,这样可以说不会失去民心。国君自身一定要正派,身边的大臣一定要谨慎挑选,大夫不兼任其他官职,掌握对臣民的赏罚大权的人不集中在某一家族,这样可以说不会独揽权势。这些都是《春秋》中的道理,并且是元年的根本。”
材料二:
一个读书人如果想要深明道理、了解一切,使美名流传到后代,不喜欢勤学好问,就是砍去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源泉,凭什么能立身处世呢?骐骥良马虽然跑得很快,不遇到伯乐,没有机会施展它走千里路的能力;干将宝剑虽然锋利,不靠人的力量不能自己砍断东西;乌号宝弓再精良,不经过校正,它也不能自我矫正;一个人才华虽高,如果不专心求学问,不能成为圣人。水积多了成为河川,那么蛟龙就可以在里面生存;土积多了成为大山,那么豫樟等树木就可以生长在上面;学识积累多了就能成为圣人,那么富贵尊显就来了。价值千金的狐皮衣服,不是一只狐皮能够拼成的;台庙的屋椽,不是一棵树木的枝干做成的;先王的礼法,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智慧。
所以说勤学好问是增进智慧的根本。
材料三: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凭借你本身的能力,再加上学习,难道还有人比得上(你)吗?”子路说:“学习也会有好处吗?”孔子说:“一个国君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出差错;读书人如果没有能从中获得教益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使用弓弩离不开矫正的工具。木料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圣明。接受教导重视学问,谁还能不顺理成功呢?诋毁仁义,厌恶贤士,将要遭受刑罚。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无须用火烤就很笔直,砍下来做成箭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有些东西天赋异禀)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装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入吗?”子路听后拜谢说:“我接受老师的教诲!”



相关阅读
1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查看全文】

2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昌黎先生集》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查看全文】

3 留耕堂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叶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留耕堂记 (宋)叶适 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 【查看全文】

4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答案-苏轼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 【查看全文】

5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曾巩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 【查看全文】

6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_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