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杨厚传》

发布时间: 2021-02-15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也。父统,善谶纬学。厚少学统业,精力思述。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注]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邓太后使中常侍承制问之,厚对以为“诸王子多在京师,容有非常,宜亟发遣各还本国”。太后从之,星寻灭不见。永建二年,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到长安,以病自上,因陈汉三百五十年之厄,宜蠲法改宪之道,及消伏灾异,凡五事。制书褒述,有诏太医致药,太官赐羊酒。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四年,厚上言“今夏必盛寒,当有疾疫蝗虫之害”。是岁,果六州大蝗,疫气流行。后又连上“西北二方有兵气,宜备边寇”。车驾临当西巡,感厚言而止。至阳嘉三年,西羌寇陇右,明年,乌桓围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复上“京师应有水患,又当火灾,三公有免者,蛮夷当反畔”。是夏,洛阳暴水,杀千余人;至冬,承福殿灾,太尉庞参免;荆、交二州蛮夷贼杀长吏,寇城郭。又言“阴臣、近戚、妃党当受祸”。明年,宋阿母与宦者褒信侯李元等遘奸废退;后二年,中常侍张逵等复坐诬罔大将军梁商专恣,悉伏诛。每有灾异,厚辄上消救之法,而阉宦专政,言不得信。时大将军梁冀威权倾朝,遣弟侍中不疑以车马、珍玩致遗于厚,欲与相见。厚不答,固称病求退。帝许之,赐车马钱帛归家。修黄老,教授门生,上名录者三千余人。本初元年,梁太后诏备古礼以聘厚,遂辞疾不就。建和三年,太后复诏征之,经四年不至。年八十二,卒于家,策书吊祭。乡人谥曰文父。门人为立庙,郡文学史春秋飨射常祠之。
(节选自《后汉书•杨厚传》)
【注】统:杨统,杨厚之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B. 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C. 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D. 初安帝/永初三年/太白入斗/洛阳大水/时统为侍中/厚随在京师/朝廷以问统/统对年老耳目不明/子厚晓读图书/粗识其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尉,秦汉时设置,为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B. 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C. 黄老指黄老之学,为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是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
D. 谥指谥号,臣下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由亲友、门生等所加,杨厚属于前者。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厚精研学问,深谙天象之学。他从小学习钻研学问,通晓图谶纬书,颇能解读天象的征兆,汉永初三年,太后采纳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
B. 杨厚陈述五事,特别蒙受恩典。召入京师后他陈述汉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得到朝廷的表彰、关心和赏赐。
C. 杨厚上奏灾变,建议消灾之法。他多次事先向朝廷奏说灾祸的发生,也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是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
D. 杨厚称病退职,研修黄老学说。他先后推辞了大将军梁冀的相邀和梁太后的征召,坚持称病而不前往;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终老于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帝特征,诏告郡县督促发遣,厚不得已行。
(2)及至,拜议郎,三迁为侍中,特蒙引见,访以时政。


10. B   本题中,“厚随在京师”,“京师“是”在”的宾语,“朝廷“作后面“问“的主语,所以“京师”“朝廷“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项;
“太白入斗,洛阳大水“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在“时”前断开,排除C项。
“安帝永初三年“是年号纪年,中间不能断开,何况“初安帝/永初三年”这样断句语意不通,排除D项。
本句译为:起初,汉安帝永初三年,太白星进入斗星中,洛阳发大水。当时杨统做侍中,杨厚跟随父亲在京师。朝廷向杨统询问天象,杨统答复说自己年老,耳不聪、目不明,自己的儿子杨厚通晓图谶纬书,大致懂得天象的征兆。
故选B。
11. D   D.”杨厚属于前者”错误,原文说“乡人溢曰文父”,可见是私溢,不是官溢,不是朝廷所赐。
12. B   B.“召入京师后”错误,原文事情发生在长安。东汉的“京师“是洛阳。
13. (1)汉顺帝特地征召杨厚,诏书通告郡县督促派遣,杨厚不得已前往。
(2)等到他到达京师,被任命为议郎,三次升迁做了侍中,特别蒙受恩典被召见,询问他时政。
(1)“特征”,古今异义,特地征召;“发遣”,派遣;“行”,前往。
(2)“及”,等到;“拜”,授予官职;“访”,询问。


参考译文
杨厚字仲桓,广汉新都人。父亲杨统,擅长谶纬神学。杨厚从小学习杨统的学问,倾注精力钻研并记述。起初,汉安帝永初三年,太白星进入斗星中,洛阳发大水。当时杨统做侍中,杨厚跟随父亲在京师。朝廷向杨统询问天象,杨统答复说自己年老,耳不聪、目不明,自己的儿子杨厚通晓图谶纬书,大致懂得天象的征兆。邓太后派中常侍秉承诏令询问杨厚,杨厚回答说,这是因为“各位王子都在京师,可能会发生异常的情况,应当尽快将他们遣送到各自的王国”。太后听从了杨厚的建议,星象不久就消失了。永建二年,汉顺帝特地征召杨厚,诏书通告郡县督促派遣,杨厚不得已前往。到达长安,因为生病而上表给朝廷,从而陈述汉朝三百五十年的灾厄,应当显明制度改变法令,以及消除灾祸等五件事。朝廷表彰他,汉顺帝派太医送给他药,派太官赐他羊酒。等到他到达京师,被任命为议郎,三次升迁做了侍中,特别蒙受恩典被召见。询问他时政。永建四年,杨厚向朝廷奏说”今年夏天必定有非常寒冷的天气,会有流行疾病和蝗虫的灾害”。这一年,果然有六个州郡大闹蝗灾,传染病流行。后来他又连续向上奏说“西、北两个方向有兵气,应当防备边境有军队入侵”。汉顺帝正要前往西部巡视,有感于杨厚的话而没有前往。到阳嘉三年,西羌入侵陇右,第二年,乌桓国困度辽将军耿晔。永和元年,杨厚再次向上奏说“京师会有水灾的祸害,还会有火灾,三公之中有被免官职的,蛮夷会反叛”。当年夏天,洛阳暴发洪水,死了一千多人;到了冬天,承福殿火灾,太尉庞参被免职;荆州、交州的蛮夷杀害长吏,侵扰劫掠城池。杨厚又说“私臣、近戚以及皇妃党羽将遭受灾祸”。第二年,汉顺帝乳母宋娥与太监褒信侯李元等人相勾结作恶遭到废黜;两年后,中常侍张逵等人再次犯诬陷大将军梁商独断专行的罪,都遭到诛杀。每当发生灾祸,杨厚就向朝廷建议消除灾祸而补救的方法,但太监把持朝政,杨厚的话不能上达皇帝。当时大将军梁冀威力权势倾倒朝廷,派遣弟弟侍中梁不疑把车马、珍宝器物赠送给杨厚,想要与杨厚相见。杨厚不答复,坚持称病请求退职。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赐给他车马、金钱与丝帛,让他回家。杨厚在家研修黄老学派的学说,教授学生,报名的人有三千多。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书,用古代聘礼请杨厚,杨厚推辞有病不前往。建和三年,太后再次下诏征召他,经过四年他始终不应召。八十二岁时,死在家中。皇帝颁发文书吊祭他。乡里的人谥他为文父。他的门人为他建立庙宇,州郡的文学史每年飨射礼仪时常祭祀他。


相关阅读
1 曹彦约传原文_曹彦约传翻译赏析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曹彦约曾跟随朱熹讲学,历任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县令,他为乐平县知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曹彦约为澧州知州,还没 【查看全文】

2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晋书•李含传》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檄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 【查看全文】

3 雪不台传原文_雪不台传翻译赏析

雪不台,蒙古部族人,姓兀良罕氏。太祖七年,蒙古军攻桓州,雪不台率兵先攻入城。十一年与灭里吉部众战于蟾河,大破其军,占有其地。随太祖征回鹘,回鹘国王逃亡,雪不台率众 【查看全文】

4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阅读答案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薄,大见亲待。灵帝崩,原将兵诣洛阳。董卓入京都,将为乱,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 【查看全文】

5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晋光禄大夫顗之九世孙也。祖颙,齐中书侍郎,领著作。父宝始,梁司徒祭酒。 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 【查看全文】

6 谢方明传翻译赏析_谢方明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谢方明,陈郡阳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