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7-30
写作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怕的是到处都是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自拟题目;
(2)不少于800字。

于“答案”中著一冷眼
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它大的便利。以前生活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今只需轻轻动动手指,便有数以万计的“答案”呈现在你的眼前,任其挑选。然而,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怕的是到处都是答案。
诚然,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答案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为后人开辟出的一条顺畅大道,我们无需亲自费力地斩断荆棘,便可顺利走向终点,解决问题。既定的答案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事件的行事框架和思维基础,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得硕果。然而,当生活中到处都是答案时,当我们被答案绑住了手脚、迷乱了判断力时,它原本的益处可能也都会变为催人堕落的毒药。
我们害怕到处都是的答案,因为遍布的答案可能摧毁的是我们自发性的思考能力。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心中总想着有所谓的“答案”来借用和参考,在长此以往的潜移默化中,一种僵化的既定思维便也就产生了。当一切都接照着既定的模版框架进行,而不去注入当今时代独有特色的血液时,人终将会变成一滩死水,在过往的污泥中回环往复,而社会也会变得枯燥死板,缺乏创新的软实力。
同时,当生活中的答案过于眼花缭乱,使人应接不暇时,我们害怕的便是极易被其中一些错误的观点引向歧路。当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被真假难辨的各式答案所“绑架”时,我们便就成为了鲁迅所讽刺的“闭上眼,暂续他们残存的旧梦”的那类人了。当普通民众的眼睛都被别有用心的娱乐媒体、外国政客用煞有介事实则漏洞百出的所谓的“答案”蒙蔽时,那么我们就消除了个体思想,无条件地服从于命令,放弃了自我价值判断的权力,成了汉娜·阿伦特笔下的“平庸之恶”。
故而,当生活中处处都是答案时,我们宁可没有答案。我们应勇于摆脱既有的框架束缚,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构建出自己的答案。而这种敢于质疑权威、挑战固有看法、愿意为后人再创造“答案”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的脊梁。
当然,我们也无需全然否定答案,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后,前人的经验同样也为我们之后的自主寻找答案打下了基础。
《菜根潭》中有言:“于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于冷落中存一份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而我亦有感:于“答案”中著一冷眼,便可收获新观点。愿我们都能以冷静之思来对待既有的那些容案。
 
 
著一冷眼,三思后断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怕的是到处都是答案。这个现象充分揭露当下时代发展中的乱象。
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交流工具的完善成为了人们各抒己见的平台和助推器。诚然,每个人的答案都使得分析问题有更多参差角度,为问题的解答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是每个人都拥有答案“到处都是答案”这样的事情全然是积极向上的吗?并不然。于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人们的不理智与其非理性的冲动。
人生存于凡尘中,支撑他们寻求答案的知识体系不过是主观下一点点渺小如宇宙微尘般的背景知识。而知识体系狭窄浅薄所酿成的恶果,不过是对于问题主观偏见下的妄下判断进而得出的错误回答。如此起来,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起到任何建设性的作用。所谓的答案也会如同时间中的尘埃,很快被消磨失去意义。
于个人而言,妄下判断的弊病或许自我向内审察便能发掘,进而有所改变。但是对于社会风尚而言,其顽疾更甚,更难以改变其恶状。在社会的广阔角度下,到处可以寻到却毫无价值的答案,不仅仅无益于问题关键的挖掘,更不助于解决问题,甚至良好思维营造的社会风尚都会被侵蚀污染。过去以“开放、透明、自由”自我标榜的互联网,如今不也变成了一团乌烟瘴气,饱受批判。满地的答案如同泡沫般一触即破。甚者,在这样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终日手持着所谓的“思想自由”的武器,最终都会因不理智被柔刀钝杀,剩下满地无意义的答案。
对于所谓各抒己见的时代,答案盛行的今天,我们不如于问题著一冷眼,三思而后断。对于问题关键的探索,往往靠个人无法完成,依托于团队的集体思考探究,多层次下的思索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这样的答案或许同样不完善,但是其蕴含着理性的光辉,缓缓推动着问题逐步被解决的进程。当然,个人并不是单独无法完成,而是需要我们抵制妄下判断的思维陷阱,理性思考,再三思索而下判断。如此,虽可能同样以失败而结束,但问题笼罩下理智的心依旧澄澈明亮,散发着最初的光亮,照得我们未来的路宽阔而长远。
《菜根谭》有言: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而我言,在问题处著一冷眼,会得许多真智慧。三思而后断,使得我们的道路宽阔而长远,使得理性的价值发挥得更深远。
 
 
执“书”仗“剑”寻答
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有人说往往不怕没有答案,令人害怕的是答案“遍地开花”。诚然,如今只需打开浏览器,“答案”就扑面而来,然而这时:面对遍地的“答案山花”,我们愣住了,不知如何是好。因此,以鄙之陋见,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没有答案,而是处处都是答案。
这一看似是悖论的观点,却在现实中从古至今“完美呈现”:两小儿辩日时,两者不同的答案使孔子为之糊涂;石钟山名字由来各种不一的说法使苏轼为之苦恼;如今一道菜的做法的答案也各不相同,使人为之难以取舍。由此,处处是答案的可怕显然易见。
然而,人们往往对“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不怕没有答案,而怕处处是答案”这一“悖论”可行仍无法理解。其实,人们害怕的并不是“处处是答案”的“答案”本身,而是对答案如何取舍,亦或是“答案”与自身所想为何有所出入。因此,生活中到处都是答案,无疑影响了人们思想的进程,逻辑的推理过程,使得人们无法进行独立的思想运行。
追其深因,应是“到处是答案”的“答案表面的多样性”影响了“答案真正的多样性”亦或者说是人们思考的多样性。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遭受桎梏,生活在看似都是答案的“无形套子”中,成为套中人,永久地滞留于井底之中,所见的只有方寸的天空。久而久之,“答案”得不到创新,那么自身看似在走上升曲线,其实仍在停滞不前,亦或是无尽的倒退,犹如逆水行舟。
若如英国一样,在工业革命后留恋于“答案山花”之中,不冲破到处都是的“答案”,不进行科技创新,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便不会席卷全球,就更不用提及科技革命了,互联网通讯在如今便无影无踪,甚至依旧生活在蒸汽时代,无电的发明与应用,那么,毋庸置疑,这样的社会终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因此,面对到处都是的答案,我们应学习王安石“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怀揣苏轼“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疑问。因此,面对“到处都是的答案”,可有三种选择:其一:深思慎取。取前人之经验,将其转化为自我的直接经验,融会贯通。其二:事之目见耳闻。以自身实践得出生活中问题的答案。其三便是将两种相结合。中国抗疫的成功进程便是其一、二做法成功有机结合的体现。
因此,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我们需执“深思慎取”之书,仗“事之目见耳闻”之剑,寻自我之答案,促思考,新自我,益社会,耀中华。



相关阅读
1 文明在身边作文

文明在身边作文 (一) 同学们,是否看到马路边上树立起一座座崭新的公共卫生间呢?新的墙壁、齐全的设施看上去让人舒心。可是走近一看,眼前的景象却又是我们该做的吗? 你看 【查看全文】

2 天坛公园作文400字

天坛公园作文400字 (一) 8月10日下午,我来到了北京天坛公园游玩。 天坛公园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祭皇天上帝和行祈谷礼的地方。这里最吸引我的是祈年殿,因为这是中国的象征, 【查看全文】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一个大写的毛笔字“和”,更显得气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水墨画,淡雅却意味无穷;一个大写的毛笔字和,更显得气度非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书法绘画的魅力; 2016年杭州峰会上,大型表演《最忆是杭州》向世 【查看全文】

4 太湖清水大闸蟹作文

太湖清水大闸蟹作文 (一) 我最爱吃的美食就要数太湖大闸蟹了! 我为什么最爱吃太湖大闸蟹呢?这可得从我的幼年说起:那次妈妈带我去太湖边玩,看到了八只爪的怪物,我躲在妈 【查看全文】

5 ①屈原在《楚辞·国殇》吟诵了“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

①屈原在《楚辞国殇》吟诵了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歌颂了保卫国土战死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精神。 ②鲁迅在杂文《华盖集这个与那 【查看全文】

6 告别时光作文

告别童年的作文500字 (一)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可以自豪得说:我长大了,同时,我也告别了那七彩缤纷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时光,回想起以前,童年似乎没干什么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