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它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

发布时间: 2023-06-08
材料一: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它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这种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体,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能。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现代社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张的时代。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瘟疫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开始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长期以来,人类都习惯于认为人是世界的中心,自然为人的利益而存在,只有工具的价值,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完全不顾自然的利益,这就是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中国道家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就在于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和反思了文明发展的这种缺陷。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要摒弃对自然过度的强力扭曲、干扰和破坏,使万物能够“自化”“自均”“自定”“自正”,自然而然地达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就是“道法自然”。“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遵循自然,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可能会失掉应有的韧性,感到焦虑抑郁,心灵无处安放。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对此,道家思想又特别重视对于身家性命的养护,认为过分放纵物质欲望是疾病之源,主张返璞归真,在沉静自然中积蓄力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声中求得内心的安宁至为重要。这种淡泊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任何时代都有其意义,而尤为一日千里的现代社会所需要。道家还指出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静可以转化为动,柔可以转化为刚,弱可以转化为强。认识了灾变生死的必然性和正反转换之可能,我们在面对突发疫情时就能有所寄托,进退自如。
(摘编自王学典《从战疫看中华文明的“韧”性特质》)
材料二:
中华文化的“韧”,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地球上古老的文明不止炎黄一脉,有的甚至比我们的文明发生得更早,但是,几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现在唯有中华文明了。这个秘密,可以从各种方向探讨,但是,文化的韧劲,当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按权威工具书的释义,“韧”,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可能变形,但不会折断。按这个释义,我们思考中华文化数千年的路程,会引发种种深邃的思考。中华文化,也曾几度濒临绝境,其重要内涵甚至被歪曲篡改,但是,她始终没有屈服,在困境中顽强地坚持本意,等待春风化雨、春暖花开的时刻到来。
“韧”,在某种时候需要“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刻,毛泽东同志倡导“持久战”,就包含着“忍”的意思,不鲁莽求一时痛快地决战,在“持久战”中慢慢达到敌消我长的局面,争取最后的胜利。今天,全国人民的抗疫之战,多少也有如此的味道。十几亿人,放弃春节的热闹欢庆,宅在家中不出门,重灾之地的武汉,因为封城,更是困难重重,委屈万分。但是,我们能“忍”,能打持久战,能满怀信心地挺过去。“韧”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会学习大禹,既英勇无畏又尊重科学,去夺取最后的胜利。日月沧桑,中华文化坚韧的内力不变,小小病毒,终究不在话下!
(摘编自2020年文汇报《中华文化百折不回的“韧”劲是抗疫之战更深沉的力量》)
1.下列对中华文化“韧”的精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中华民族凭借它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B.“韧”的精神主要表现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不要把人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人的社会秩序要去适应物的自然秩序。中国的道家思想对“韧”进行了完美阐释。
C.这次疫情的暴发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遇到的一次困境,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中华“韧”的精神的一次严峻考验。
D.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必定会失掉应有的“韧”性,带来心态失衡,而这次疫情带来的冲击,又将这种心态失衡进一步放大。
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提出论述对象中华文化“韧”的精神,并对其特质进行了一些阐释。
B.文章第二段对“韧”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了儒道两家思想各自的优劣。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念与道家对待自然的态度的不同。
D.文章还引用一些历史名言素材,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也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是开放的,内向的道家思想过于阴柔内敛,因此它并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也就缺乏推动社会前进的潜能。
B.儒家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虽然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巨大的潜能,但是,在超速的社会发展中也会暴露其局限。
C.在道家看来,自然界中的一切存在都是平等的,人与自然万物在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人应当遵循自然,顺应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D.道家指出逆境和顺境是一种辩证关系。古代洪水、抗日战争、疫情对于我们而言属于逆境与灾祸,它们的出现有必然性,但也会带来新的转机,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在面对时就能进退自如。

1.C 2.B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A.“中华民族凭借它……”错,偷换概念,根据原文第一段“中国文化中有一种‘韧’的精神,它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主语应该是“韧”的精神;
B.“‘韧’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中国的道家思想对其进行了完美阐释”错,对概念理解片面,原文为“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应是儒道共同铸造了“韧”性特质;
D.“必定会”错,将或然变必然,原文第三段相关信息为“社会成员长期处于竞争压力和信息爆炸之下,可能会失掉应有的韧性”,原文是“可能”。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B.“指出了……各自的优劣”错,文章指出了儒家的局限,“进取型的思想也会暴露其局限”。没有指出道家的不足。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此”强加因果,“内向的道家思想……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进程”不合文意,原文有“这次疫情的暴发,使我们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故选A。



相关阅读
1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①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在25岁时达到顶峰。这也就意味着,从25岁开始,① 。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如同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可避免。就像一部机器运转时间长了,② ,人的各个器 【查看全文】

2 今天更值得“官宣”的是什么阅读答案

今天更值得官宣的是什么 晁星 ①这几天,一对明星结婚带大了官宣体。一时间,五花八门的官宣刷屏。在这场全民娱乐中,脱颖而出的是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出的一张号外:1964年10月16日 【查看全文】

3 材料一:在数字技术、网絡技术、移动技术、智能技术不断革新的大浪潮中,实体书店该如何

材料一: 在数字技术、网絡技术、移动技术、智能技术不断革新的大浪潮中,实体书店该如何作为,才能彰显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拥有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阅读 【查看全文】

4 《提升人文研究境界》阅读答案

自然科学理解世界是对象化的理解,探求的是客观性真理,重在利用厚生;人文学科理解世界则是生命气息的互动感通,所探寻的是启示性真理,重在树德立人。人文学科研究一靠生活 【查看全文】

5 材料一: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瘟疫理论创新发展于汉末与明末清初

材料一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瘟疫理论创新发展于汉末与明末清初,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一是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二是明末清初温病四大 【查看全文】

6 清淡有味阅读答案-李娟

清淡有味 李娟 烟花三月,与友人去西湖边的龙井村喝茶。 坐在窗前,透过雕花的窗棂向外张望,春雨过后,茶山上云烟淼淼。不远处,见采茶人背着背篓,戴着斗笠忙着采茶。不一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