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

发布时间: 2023-05-16
材料一:
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以及思想控制的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
“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的变化。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这两种心态,既是年齿不同之故,例如刘崧时值壮年,而梁寅则垂垂老矣,又在于他们对行道方式的态度差异。
两种士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待时而动的文人则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因此,刘崧诸人否定“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怀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者胸怀。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
(摘编自陈光《论元明之际文坛的“诗非穷而后工”说》)
材料二:
“穷而后工”这一命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穷”还存在着外部环境之穷、个人处境之穷和个人体验之穷的区别。在对穷而后工的讨论中,会出现个人处境与外部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合,个人体验与个人处境也不一定穷达一致,更不用说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逆的可能。那么,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本身便存有三个根本困境:
第一,穷而后工与时运、诗运关系评价体系的矛盾。穷而后工既然强调环境,那就不可避免地指向与时代的关联。乱世、亡国的大环境,诗人自然是处穷无疑。在传统诗学观念中,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时运与诗运关系,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自是变风。变风虽然也不能说不工,但终究价值低于正风,作为对个体感受和创作的激励,肯定抵不过对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期待。所以,“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程度,难以定论。而另一方面,盛世中处穷也是常见,这个处境中的诗人,其诗之工是否归功于“处穷”?那么个人处境之穷与盛世之矛盾,该如何解决?
第二,穷而后工与“诗可以怨”复杂的离即关系。“诗可以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诗歌对主体情绪的表达功能,但必须是“怨而不怒”。那么,无论是诗人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还是外部环境,诗人对“穷”的表达,究竟需要限制在什么程度,才被称为“工”?一旦诗歌变成了诗人“境遇”的写照,诗歌评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就会有或内容上或风格上的误会,也容易被置换为“穷苦之言易好”。如侯方域为宋荦作序时提出:穷而后工的价值判断,使得很多人无病呻吟,特别是富贵者作穷愁语,这显然与温柔敦厚相悖。富贵者作穷愁语是错误理解了穷而后工,只不过是用诗歌表现“穷”状,发“穷苦之言”而已。穷而后工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身的价值。
第三,“工”的价值难以定位。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实则是建立在“写人情之难言”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即处穷之诗人在对自身处境的感触和表达上,特别是涉及到难言之情状,会更具观察力,也有发言权。当时,“工”是一个大家约定用来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语汇,但绝对不是最高一级的,或唯一的对“好诗”的评价。而由于清人对“好诗”的具体标准,如“高古者格,宛亮者调”之类一一摒弃,致使“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以不指向任何确定性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工”,作为诗歌较高甚至最高一级的判语,似乎是整饬诗坛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当清人在讨论穷而后工的时候,他们的言论也可能同时暗含着对诗歌审美价值最高一级评价的问题。
(摘编自唐芸芸《清代唐宋诗之争中的“穷而后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政局混乱的元明之际,身处穷困境地的文人重新提起“穷而后工”,但他们对这一传统诗学话语有不同的看法。
B.对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和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的追求,是元明之际“诗非穷而后工”的理论内涵。
C.“穷而后工”中的“穷”有多种情况,且这些情况之间并不能够完全相合,因此“穷而后工”命题本身便存有困境。
D.“工”在欧阳修所处的时代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依据,到清代则成为衡量诗歌的唯一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身处人生阶段和践行儒者之道方式的不同,元明之际的江南文人由人世转向退隐的心态也有所不同。
B.待时而动者和怀道而隐者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受到雅正诗风的影响,可见诗风决定诗学理论的发展。
C.乱世之中人们更期待反映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这就意味着抒发个人感受的作品无法使用“工”进行评价。
D.只要明确了诗歌表达“穷”的程度以及“工”的价值,就能破解“穷而后工”这一命题本身的根本困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诗非穷而后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指出“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B.欧阳修《薛简肃公文集序》中指出“矢志之人,穷居隐约”,认为他们“有所感激发愤,惟无所施于世者,皆一寓于文辞”。
C.方孝孺《逊志斋集》中指出“困折屈郁之谓穷,逐志适意之谓达”,而“人之穷达,在心志之屈伸,不在贵贱贫富”。
D.张潮《幽梦影》中指出富贵中人如果想写出好的诗歌,可以通过出游增长见闻,“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
4.从诗人个体的角度看,应如何让诗达到“工”?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3分)
5.袁宏道在《谢于楚历凷草引》中说,假设真的是“穷而后工”,那么曹氏父子就应当是鄙贱之人,谢灵运也就不会写出清新秀丽的诗篇。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袁宏道这一看法的理解。(5分)


1. D(3分)
2. A(3分)
3. D(3分)
4. ①诗歌所写的内容与抒发的情感要超脱个人际遇与环境的影响。(1分)②抒发个体情怀时应结合对群体政治理想的期待。(1分)③在表达个体情绪时,应规避对个人愁怨与困顿境遇的过多书写。(1分)
5. ①袁宏道的话表明他认为“诗非穷而后工”。(1分)②曹氏父子、谢灵运都身处乱世,但他们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并不相合,他们在文学上的建树,并不能归功于“处穷”,表明了“诗非穷而后工”。(2分)③曹氏父子和谢灵运的文学风格并不相同,但袁宏道对他们的文学成就都持有肯定态度,这说明“工”是诗歌审美价值判断的一种标准,可以用来表明诗歌具备某种价值。(2分)



相关阅读
1 《日子》阅读答案与解析-陈忠实

日子 陈忠实 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 【查看全文】

2 《懒爷》阅读答案-刘建超

懒 爷 刘建超 懒爷出生在老街大户人家。 懒爷祖上经营药材生意,初始贩运药材,后来学做泡制,又引进种植,并有了自家的药材铺子。不仅在豫西老街,连豫东豫北都有懒爷家的店铺 【查看全文】

3 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

地球是我们生活其上的蔚蓝色星球。关于她,你了解多少? 根据已有的研究,地球并非一颗实心球,而是具有圈层结构,最外层是薄薄的地壳,其下是很厚的地幔,还有一个相当大的地 【查看全文】

4 西瓜熟了阅读答案

西瓜熟了 孙全鹏 ①我家种的西瓜熟了,一个个滚圆滚圆的惹人喜爱。我爹一边抽着旱烟,一边不无感叹地说:今年总算是个丰收年哪。 ②那几天,我娘可忙坏了,天天没事就去地里数 【查看全文】

5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2022年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如约举行,在约400公里高的环地球轨道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携手开讲,在近一小时的 【查看全文】

6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武侠文学史上,金庸堪称一代宗师。他的小说的深远影响,推进了现代中国文学述史秩序的调整和书写格局的重构。更重要的是,港台新武侠小说能够进入现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