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阅读答案-申平此小说以"老枪"为题有何用意?

发布时间: 2023-04-22
老枪
申 平
靠山乡派出所的何所长,带领所里的全部人马,全副武装,分乘两辆警车直扑后山。他们封锁道路,搜索前进,如临大敌。
事情的确很严重:据紧急报告,山里有人在持枪打猎。在禁枪禁猎的今天,居然有人持枪狩猎,这简直就是对法制社会的公然挑衅。
还好,循着枪声,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那个猎人,迅速围捕,很快将他捉拿归案。
现在,那个"猎人"正被反铐双手蹲在地上,看样子他也就二十岁出头儿,脸上充满稚气和无辜。他前面的桌子上,摆着一支长长的老式步枪,还有几发已不多见的黄铜子弹。30多岁的何所长上网查了一下,这才知道这种步枪是"七点六二式",是一种射程远,杀伤力强的步枪,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说吧,你这枪是从哪儿来的?”
“这枪是我老太爷的。”
“你老太爷是谁?”
那小子说出一个的名字,竟把何所长吓了一跳:这个人,是这一带远近驰名的老英雄。他不但在解放战争中立过战功,退伍后又带领民兵捉拿过美蒋特务,轰动一时。老英雄活到103岁,前不久刚刚去世。他的葬礼异常隆重,县乡领导都出席了,何所长也去了。嗯,对了,当时好像的确见过这个小子。
何所长上前给他打开了手铐,让他坐下,然后又问:"这枪是怎么到你手上的?""是我自己找出来的。我老太爷藏枪的地方可隐蔽了,一般人不知道……""你老太爷手里有枪,我们怎么不掌握?他的枪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我说不清楚,我只是拿出来玩儿玩儿……你去问我太爷他们嘛。"事关重大,何所长立即向上级做了汇报,随后带人来到港口村,调查枪案。
他们先找到了老英雄的儿子,也就是那个小子的太爷。这人也已经快90岁了,背也驼了,眼也花了,耳也聋了,说话也表达不清了,他比比划划说了半天,何所长才大概弄清,这杆枪是老英雄当年从北京拿回来的。
看来,这枪来头还不小。何所长他们立即又去找老英雄的孙子,这人也已经60多岁了,是个退休公务员。他说的倒是非常清楚:这杆枪是1953年,老英雄到北京参加群英会时,周总理亲手须授给他的,另外还有100发子弹。他小的时候,看见爷爷整天背着这杆枪,成风凛凛地进进出。后来爷老了,枪就挂在家里的墙上,几乎一天一擦,再到后来,他外出读书,参加工作,偶尔回来,枪已经不见了。这可能和那时侯收缴枪支有关。但是爷爷这枪不同,是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奖品,据说也是办了持枪证的。但是枪去了哪里,他也没有问过,最后他说:"你们去问下我哥的儿子吧,我爷爷不能动的这些年,都是他在伺候,他或许知道情况。”
于是何所长又去找老英雄的重孙子。这人近五十岁,正是那个"猎人"的父亲,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已经知道儿子因为持枪打猎被抓了,又见何所长他们来找他,就显得很慌张,何所长赶紧安慰他说:"你不要害怕,我们只是调查了解情况。我就想问你,那杆枪你见过吗?"
"我……见过,是太爷擦枪的时候。可是太爷后来把枪放到哪里,我真的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太爷不能动的时候,曾经让我帮他擦枪。我不喜欢摆弄枪啊炮的,就没干,我就让我儿子帮他擦。后来他老糊涂了,仍然老是念叨:‘我的枪,我的枪.’”
事情到此已经很清楚了:那个二十岁的小青年,那个生瓜蛋子,倒成了枪的最后知情者,甚至是传承人了。如果不是他不知深浅,把枪拿出来去打猎,可能这杆枪就永远不会再与世人见面了。
何所长让人把小青年和枪一起带回村里来,让他指认藏枪地点。他轻车熟路,带着他们来到老太爷故居的后屋,轻启一面夹皮墙,里面竟然现出一间庄严的小屋来。只见墙上端端正正贴着毛主席、周总理的画像,画像两边是一副对联: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画像和对联下面,就是一个枪架,把那杆枪放上去,严丝合缝。旁边,还有子弹带、武装带等一些"配套设施"。
何所长用手机把这一切都拍了下来,暂时放了小青年,让他随时听候处置,然后他带了轮和子弹带等返回了派出所。他要给上级写一个详细报告,既要讲清楚枪的来龙去脉,还准备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从村到乡再到县,所有人都统统失忆,根本就忘记了这杆老枪的存在。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所长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他的走访,层层推进,逐步交代清楚了老枪的来龙去脉,引人入胜。
B.老英雄远近驰名,他所拥有的那杆枪却被大多数后人遗忘,这样强烈的反差,令人深思,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C. 老英雄的孙辈、重孙辈都不知道老枪的下落,有的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固然很多,但究其根源是对老英雄功绩的漠视。
D. 小说开篇描写围捕“猎人”的场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情节发展波澜起伏,也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为后文"老枪"的出现做了铺垫。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写作,没有正面写老英雄,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视角来表述,既丰富了老英雄的形象,又留下了一定的空白,耐人寻味。
B.这篇小说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主题深刻,它告诫我们,在和平时期要遵章守纪,不管是谁、功劳有多大,都不能公然挑衅法制社会,否则将被依法惩处。
C.老英雄老糊涂了还在念叨"我的枪,我的枪",说明在内心深处,老英雄一直没有忘记战争,也说明他的思想依然停留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D. 何所长依法将持枪打猎的小青年捉拿归案,在知道他是老英雄的后人时,又对他网开一面,说明何所长执法不严,以情代法。
8.请概括老英雄的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以"老枪"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C 【解析】 C 项,“但究其根源是对老英雄功绩的漠视”说法错误。根据第15段中的“他外出读书,参加工作,偶尔回来,枪已经不见了。这可能和那时候收缴枪支有关”和第 17段中的“我不喜欢摆弄枪啊炮的”等句子可知,老英雄的后辈不知道枪的下落各有原因,但并不能说根源是他们漠视老英雄的功绩。
7.A 【解析】 B 项,“它告诫我们,在和平时期要遵章守纪,不管是谁、功劳有多大,都不能公然挑衅法制社会,否则将被依法惩处”理解错误。小说的主题是呼唤优良革命传统的回归,意在引起读者对革命传统的深入思考。C项,“说明他的思想依然停留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理解错误。老枪代表的是优良的革命传统,老英雄对老枪的念念不忘其实是对优良革命传统的恪守,而不是思想的停滞。D项,“何所长执法不严,以情代法”分析错误。在得知山里有人持枪打猎时,何所长立刻带人进山搜索。在得知枪的来历后,何所长立即向上级做了汇报,随后带人着手调查枪案。在了解了来龙去脉后,何所长又妥善安排好了证人和各种证物。这一切处置都合情合理,合规合法,不能说明何所长执法不严,以情代法。
8.①立过战功,远近驰名。他不但在解放战争中立过功,退休后又带领民兵捉拿过美蒋特务,轰动一时。②珍爱枪支,珍惜荣誉。年轻时整天背着作为功勋奖励的枪出出进进,老了挂在家里一天一擦,专设小屋珍藏,即使老糊涂了还会念叨枪。③不忘初心,永葆革命传统。在珍藏老枪的小屋,贴毛主席、周总理的画像和“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每点2分)
9.①全文按照缴获枪——寻找枪的来源——找到藏枪地的故事线展开情节,老枪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情节结构)②老枪高度概括了老英雄参加过革命并立有战功的身份特点,表现了老英雄不忘初心、永葆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③老枪是老英雄的奖品,但大家却几乎忘记了这杆老枪的存在,表现出很多现代人对革命精神的遗弃,引发读者的思考。(思想主题)(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2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3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4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5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6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