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山乡巨变(节选)阅读答案-周立波

发布时间: 2023-04-18
文本一:
山乡巨变①(节选)
周立波
①过了九点,互助组的八户到齐了,除这以外,来了二十一家单干户,有现贫农,新老下中农,也有新老上中农。全体到会的,一共是二十九户。看见该来的人都到了,刘雨生把大家叫进厢房。这位单单瘦瘦的青皮后生子,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他没有稿子,也不拿本本,却把邓秀梅和李主席在支部会和代表会上的讲话,传达得一清二楚。
②解放前,刘雨生家里顶穷。他只读得两年私垫。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或者用亭面糊的话来说:“是一个角色。”他的记性非常好。开会时,他不记笔记,全靠心记。开完了会,他能把他听到的报告大致不差地传达给人家。许他发挥时,他就举些本地的例子,讲得具体而生动,非常投合群众的口味。
③刘雨生的互助组的八户人家和周围单干的家底、人口和田土,以至这些田土的丘名、亩级和产量,他都背得熟历历。他出生在这块地方,又在这里作了十六年的田。村里的每一块山场,每一丘田,每一条田滕的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他都清楚。他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
④他为人和睦,本真,心地纯良,又吃得亏,村里的人,全都拥护他。
⑤但是,刘雨生所走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且也并不平坦。村里组织互助组时,他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
⑥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
⑦“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
⑧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
⑨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刘雨生每天回来都很晚,吃了饭就上床睡了,使她根本没有吵架的机会。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怒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⑩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带着她的三岁的孩子,回到了娘家,找哥嫂商量去了。她的娘家,就在本乡。她父母双亡,娘家的人只有大哥和大嫂。她的大哥张桂秋,人生得矮小,人都叫他秋丝瓜,解放以前,他是个兵痞,家里也穷。土改时,划作贫农,如今成了上中农。他一心一意,盘算要把他久想离婚的妹妹嫁到城里去,给他当跳板,好让他往城里发展。
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并且平平静静地做了报告。在灯光下面,人们看得出,他的脸上有愁云,眼睛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
“他心里好像有事。”亭面糊旁边有一个人低低地说。
亭面糊并非精细一流的人物,平常对自己马马虎虎,对人家也谈不上细致,但经人说破,他也看出了,刘雨生显出没有精神、大有心事的样子。
“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了。”亭面糊身边那个人又低声地说。
“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亭面糊一边说,一边把他的烟壶脑壳在高凳脚上磕得喘咚蹦咚响,好像高凳的脚就是张桂贞的脚一样。
亭面糊正在说的时候,一个短小单瘦的中年人来了。刘雨生的报告顿了一顿;手也好像轻轻抖动了。他的眼睛有意避开不看这个进来的男子。
“那是哪一个?”桌子边上,邓秀梅小声地问陈大春。
“那是雨生的大舅子,张桂秋,小名秋丝瓜。”陈大春说,声音也没有平常粗大。
稍稍打了一阵顿,刘雨生忍住心里的凄楚,继续做他的报告。他说起了农业社的优越性,又谈到将来,乡里要把有一些田塍通开,小丘改成大丘;所有的田,除缺水的干鱼子脑壳,都插双季稻:按照土地的质量,肯长什么,就种什么,有的插稻谷,有的秧豆子,有的贴黄麻,有的种瓜菜。
听到刘雨生说起这些具体的作田的事,大家都用心地听。刘雨生的心也轻快一些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周立波认为方言土话是“人民活的语言”,因为劳动人民“用精练的语言构成生动的形象,夹在谈吐中,使得人们对于他们叙述的事情和行动,得到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认为在创作时需要对方言土语进行加工,以补充其在语法词汇方面的缺陷。“使用任何地方的方言土话,我们都得有所删除,有所增益,换句话说:都得要经过洗练。写对话时,书中人物是哪里人,就用哪里的话,这样才能够传神。”
【注】①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写于1959年,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山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第②段运用插叙手法,介绍刘雨生的家境和学历,反映了刘雨生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开展工作的不易。
B. 小说以山乡为背景,围绕一场合作化运动报告会展开故事,折射出农村社会的历史变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看到丈夫不问家里冷暖,张桂贞只想跟刘雨生发脾气,甚至想离婚。这些情节反衬了刘雨生不因私废公的形象。
D. 报告会上张桂秋的到来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前文中的矛盾在报告会上聚集,情节渐渐显出波澜来。
8. 小说中报告会前刘雨生的内心是如何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变化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作简要分析。
9. 请结合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简要评析文本一中的语言特色。


【答案】
7. A.“成长过程中的艰难和开展工作的不易”错误。根据“解放前,刘雨生家里顶穷。他只读得两年私垫。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许他发挥时,他就举些本地的例子,讲得具体而生动,非常投合群众的口味”可知,文中介绍刘雨生的家境不好和学历差是突出他能力强,有天赋。
8. ①成立互助合作社之初,刘雨生有些犹豫和迷惘。
②上级派邓秀梅来了后,他产生矛盾心理,感到进退两难。
③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他又不停地自责和反省。
④开支部会后,他想了一通宵,从而清醒和觉悟。
9. ①字词:精于炼字,善用动词,如写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等句子中的动词准确表现出人物矛盾纠结的心理,精练传神,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
②句式:灵活多变,多用短句。如“你呀,哼,心上还有家?”以反问和变形句式揭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心理特点。又如“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以倒装和反问的句式表达对自己的苛责。又如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简洁明快。
③修辞:善用比喻,生动形象。如写刘雨生“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刘雨生对清溪乡土地工作的熟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其不凡的工作能力。
④语体色彩:多方言土语和口语,如行文中“他背得熟历历”“丢开这个背时壳”等,对话中“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等,符合农民身份、口吻,生活气息浓厚,地域色彩浓郁,读来自然亲切。
⑤语言风格:生动风趣。如写张桂秋的外号“人生得矮小,人都叫他秋丝瓜”,生动贴切;写亭面糊磕烟壶脑壳“好像高凳的脚就是张桂贞的脚一样”,准确形象,极具生活气息。



相关阅读
1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2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3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4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5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6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