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丫头她妈阅读答案-林斤澜

发布时间: 2023-03-25
文本一:
丫头她妈
林斤澜
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这个秘密她的男人袁相舟不知道,斜对面卖鱼丸的女人家溪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矮凳桥街上有少数人——说是少数,不过两只手是数不过来的——起了个名字也叫不开,连个外号都没有人肯费心思,只叫做癞头、跛脚、缺牙齿,若是女人,就叫做她妈、他婶、阿嬷、阿婆……
矮凳桥历代田少人多,老古话说一方土养一方人,矮凳桥这方土,却是养不活矮凳桥人。农田上的“生活”,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去做。袁相舟家里的几分田,就是承包在丫头她妈一个人身上,她妈说,喂不饱几张嘴,用几个人做什么?顶多插秧时候,儿子去甩甩秧苗。收割时节,丫头去捆捆稻草。挑粪水担化肥凡是肩膀吃力的,她妈决不指使儿女,袁相舟是什么也不插手,哪怕街上没有生意好做,她妈也宁肯叫男人家笼着手坐着。
做饭,也是她妈的事。煮熟了饭,热了菜,她妈告诉一声丫头盛起来吃,自己却走到街上来,经常过街走到斜对面,在溪鳗的鱼丸摊子那里,帮忙洗洗碗,添添火,说一会儿话,再回家去吃剩饭剩菜。她妈的食量很好,什么都吃,吃什么都有滋味。
她妈煮熟了饭自己走开,起先是困难时候,她觉着坐下来只张半张嘴,筷子只点点盘边,倒不如剩多剩少做一口咽下去的好。后来,成了习惯。到街上站一站,屋檐下听听新闻,摊边说两句话,成了她的文化生活,她的唯一的娱乐。
不过有时候也说几句,说的是梦。这梦不是有文化的人,那种诗意的东西,也不是哲理,也不是比喻。这算不算一个秘密呢!
“昨天晚上我梦见下大雨了。”丫头她妈常常只用一句话,就把她的梦说完。溪鳗心里有一本梦书,是个圆梦专家。她手里忙着,也不妨碍心里翻到梦书的下雨篇,接着查问细节:“你在屋里还是屋外?”“屋里。”
“屋里漏不漏?”“不漏。”“那还好。”
……
“我和你说了吧,只许放在心里,不许挂在嘴上。只怕是个劫数,人会饿着,矮凳桥会墨黑,地面上会精光。不过你不要紧,你屋里不漏,你一家人都会熬过来的。”
后来“割资本主义尾巴”,溪鳗的鱼丸摊子也“割”掉了。街上的店面都上了门板,再后来“困难时期”来了,街里街外都寻不着吃……她妈觉着溪鳗的圆梦,句句灵验,算得半个神仙。内乱武斗的年头,溪鳗只开半扇小门,没有特别的事情不让人进屋。丫头她妈来站一站,也是一个门槛里一个门槛外说几句话。
……
溪鳗接着说:“前天车钻他妈来说,上面挑飞机兵。车钻样样及格,就是肩膀头多一块肉,那是从小挑担叫扁担压出来的,人家不要。”
过后一天,丫头她妈挑着两箩番茄回家来,正好遇见儿子,儿子见妈妈脸都挣红了,拿过扁担来挑了走。走出去十多步,她妈忽然想起什么,叫道:“放下,放下。”
儿子不明白。她妈抢上前来挑走了。
从这以后,父子俩休想帮忙。实在当忙时候,丫头倒还可以打个下手。袁相舟有回问道:“我总比丫头多一把力气。”
她妈说:“你总会有转运的一天,不要运是转了,当老师又不要你了。”一一袁相舟以前是中学教师,袁相舟也只笑笑,
谁知转运时候当真到来了。当前农村经济政策一下来,本地土话叫做“声叫声应”,矮凳桥街上马上活泼起来,一转身,闹成了专业的钮扣市场。
不用说袁相舟,连那么个丫头坐着点点数,装装塑料口袋,贴贴招牌,也成把地抓钞票。钞票钞票,满街地飞钞票,说钞票赚钞票。只有丫头她妈,还是泥里来水里去,也还是填不饱自家几张嘴,若论钞票把人分三六九等,她妈人前人后连个屁也放不响。
有天,她照旧到溪鳗那里站饭前的一站。溪鳗店门大开。里边有两个木匠师傅在装修吊脚楼,一番大干的景象。
“我昨天晚上,梦见发大水了。”
“发吧发吧,你看看街上,不和发大水一样了。……丫头她妈,你要转运不要,要,听我一句话:种菜。”
丫头她妈笑眯眯走回家来,多少年圆梦都没有这一回开心。不过她还是和家里的谁也不商量,管自种了菜,
种出菜来就要挑上街叫卖,她不会叫,只把菜筐放在溪鳗店门口,过不了几天,她的菜挑子一上街,就有开饭馆的大师傅大声叫住,就有发了财的“大好佬”当街拦住,他们专挑新鲜细菜,不在价钱。
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着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她先把旧箩换成新筐,敞口,好把细菜摆开。她的菜都要洗过涮过,青菜要显出青是青白是白,萝上不带泥,红的红黄的黄。叶子要挺着,一张是一张,不夹带黄的萎的。不该带根的齐根砍掉,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
她原本头不梳脸不洗,也不怕站在街上听新闻。现在要换上干净鞋袜,有时穿上紫红毛线衫挑上菜筐,不怕磨损。
她现在很爱面子,讨价还价,若是还的价不是行情,她连理都不理。真正是新上市的好货色,她还言不二价哩。
后来市场管理把农副产品,规定在东口。丫头她妈的菜担随便钻小巷走屋檐下,都可以抄近路走到东口去。她不,还是从西口进街,穿过整条街,让人们看着她的成果,喷啧的啜牙花,又决不违反规定一路走一路卖。让开饭馆的着点急,只能预定三捆两捆的。让吃鲜货的“大好佬”差不多是央告给留下一把两把。当然,溪鳗做鱼丸鱼饼用的小葱鲜姜,鱼汤头里用的小白菜、寸把长的蒿菜,那是不用招呼给送上门的。
不过有人说她是不是摆起架子来了?叫声丫头她妈给留点菜,她总是嘴皮动动的,说句什么话听也听不见,脸上还板板的,倒像保守着什么秘密。袁相舟听见人家这么说,哈哈一笑,说,要说她妈有秘密,天晓得,她的秘密就是做梦。
她妈听见这话,也不和袁相舟理论,倒和溪鳗说:“什么做梦哩。人家叫我丫头她妈,我嘴皮动动是说,我有名姓。我妈妈梦见发大水生的我,起个名字叫王梦水。”
(选自《矮凳桥风情》系列,有删改)
文本二:
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和林斤澜跟文学青年一起聊小说,问起小说的结构,汪曾祺答曰:“结构的原则:随便。”林斤澜心想我讲了一辈子的结构,岂不是白讲?就追问了一句:“随便?”汪曾祺于是从容补充:“苦心经营的随便。”林斤澜不再追问,显然对这个机智的、辩证的、悖论般的补充颇为满意。
在我看来,这正是汪、林两位短篇小说名家小说观的汇聚之处,同时也是其分驰之处。“结构”并非小说的全部,却最能见出作家对小说的基本看法。既然小说的诸要素是结构化地组织、表达和呈现的,那么小说家对结构的“经营”就灌注了他对小说的完整理解。
(节选自黄子平《汪曾祺林斤澜论小说》)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写溪鳗的店铺不断变化,寓示了时代变迁的大背景,表现了处在其中的小城所不可避免的变化。超然客公众号
B.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他笔下的袁相舟,就是一个与他妻子形成鲜明对照的、脆弱又不负责任的形象。
C.困难时期,丫头她妈煮熟了饭就走到街上去站站,再回家去吃剩菜剩饭。作者举重若轻,表现人物任劳任怨的品格。
D.小说中的丫头她妈,从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到强调自己的名字,反映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人尊严和自身价值的追寻。
7.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丫头她妈》一文中除了丫头她妈之外,还写了居住在附近的百姓,可以说是以群像塑造的方式展示了矮凳桥的民俗风情。
B.文本二中所说的“苦心经营的随便”在《丫头她妈》中表现为三个怪诞的“梦”,充满迷信意味,串联故事,也推动了情节发展。
C.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人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思考,如小时候有名字,为什么后来名字是个秘密;这个名字为什么不用等。
D.开头说“丫头她妈没有名字,可是有个秘密”,设置悬念;又在结尾点明“秘密”的内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8.赏析文中划横线段落的语言表达特色。
9.有人认为,林斤澜的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沈从文的《边城》一样具有散文化色彩,请结合其中一篇作品简要分析。


6. B 文中的袁相舟与妻子并未形成对比。
7. B “充满迷信意味”错误。
8. ①长短结合,以短为主:短句活泼灵动、节奏简洁明快,也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如“她妈从小种田,现在才觉得种出来的东西,珍贵。在众人眼里,旺俏”。
②雅俗结合,以俗为主:口语质朴,如“青是青,白是白” “红的红黄的黄” “一张一张挺着”;书面语优美,如“该带根的齐簇簇和老人家的胡子一样”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蔬菜新鲜,根须洁白,丫头妈卖菜码放整齐的特点。
9. 《丫头她妈》参考角度:①内容生活化,意境悠闲。②情节松散(淡化),叙述非线性,节奏舒缓。③人物形象优美,人情淳朴美好。④象征意味浓厚,凝聚思想感情和独特感受。
沈从文《边城》散文化特点:
①淡化人物形象塑造,不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较多写意化的描写。
②淡化情节,小说的矛盾冲突不激烈,只是呈现湘西生活的自然形态。
③营造真实环境,在边城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习俗中表达出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寄托。



相关阅读
1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2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3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4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5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6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