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阅读答案-王愿坚

发布时间: 2022-12-27
歌声
王愿坚
今天,可算最平静的一天,从中午到现在没有发现敌情,也许可以让我们稍稍休息一下了。
我把老赵安排好,自己也在这软绵绵的树叶上躺下来,一粒粒地嚼着苞米。这时,小孙上来了。这孩子,几天来也吃尽了苦头,原来红扑扑的一张小圆脸,如今变得又黄又尖,显得两只眼睛更大了。他是两年以前,随着父亲越过鸭绿江,逃出自己的祖国,参加我们抗日联军的。我们全连的同志都像对自己的弟弟似的关心着他,亲热地用朝鲜话称呼他“东木孙一”。两个月前他和我们一道刚刚掩埋了他的父亲——我们的孙营长,现在又和我们一起熬受这种艰苦危难。
小孙还是一股孩子气,他三脚两步跑到我们身边,摊开衣兜,把一大把榛子和一堆松塔抖在我们面前。他抓起松塔,在树根上轻轻一摔,就出来一堆松子,然后用手榴弹把松子一个个敲开,交给我们。他自己却扎扎腰带,像只小猫似的哧溜哧溜爬上一棵大杉树,瞭望去了。
我们几颗松子还没吃下,小孙又急匆匆地爬下来了。他一个纵身跳到我们面前,神秘地说:“喂,咱们走到天边上来了。”
“到了界上了。”他往山包背后一指,“这下面就是国界,还可以看见苏联的哨兵呢。”他把“苏联”两个字说得很重,神情又惊奇又兴奋。
我俩都被这个意外的消息激动起来了。在这以前,指导员上政治课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讲到过苏联;有的连队常常在界上活动,他们也讲述过界上的情形。苏联的革命斗争,苏联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我们这些长年生活在丛林里的抗联战士们的心里,像神话似的勾起许多想象。那时候,谁不想亲眼看一看苏联的国土啊,哪怕只看上一眼也好。现在,这个机会就在眼前,哪能轻易地放过?何况从界上或许还可以看出一点敌人的动态呢。
原来离我们休息的地方不远,就是这片森林的边缘。我们隐蔽在一丛榛子树后面,偷偷地向外瞭望。就在我们脚下是一条清清的小溪,大概它就是国界了。对面的河岸上,一个苏联边防军的哨兵在游动。在哨兵的身后,是一块长满茅草的小小的盆地。
平坦的草场被傍晚的阳光一照,抹上了一层金色,像一大匹柔软的缎子,平直地伸向远处,一直伸到一丛墨绿色森林的边缘。草场的上空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在轻轻浮动,两只老鹰在安详地打着旋。草场上,一大群苏联男女正紧张地劳动着。一天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草杈迎着阳光,一亮一亮的,一团团草捆被扔到马车上。彩色的衣裙、花头巾在迎风飘动。这平凡的劳动景象虽然没有什么新奇,却把我们深深地吸住了。什么伤痛、饥饿、疲劳、生命的危险,谁也不再去想它。我们拨开树枝,把头尽可能抬得高些,生怕从眼底下漏掉一点东西。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小孙索性钻出树丛,攀到一棵大树上去了。
我的眼睛里渐渐地潮湿了、模糊了。在那大雪茫茫的山林里,在战斗后休息的时刻,我们曾经多少次谈到革命胜利以后的生活呀,尽管那种生活看来是那么遥远,我们还是谈着、想着。现在,这种生活却如此平静地展现在眼前了。看着,我不禁懊恨地想:为什么仅仅这么一条窄窄的小河,却把生活分隔得这么鲜明。
突然头顶上“咔嚓”一声,原来小孙看得太出神,不小心压断了一根树枝。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刺耳地响起来,接着一排子弹从我们头顶上穿过去。我们被日本鬼子边界的哨兵发觉了。
我留恋地向草场上瞥了一眼,背起老赵,拔腿往林里跑去。小孙在后面掩护,他一面回枪,一面咒骂着:“哼,连看看都不让……”
敌人的哨兵倒没敢往林子里深追,可是这互射的枪声却把我们的行动报告给了追击的敌人。当我们吃力地翻过山背时,山下已经布满了敌人的散兵和马队了。到处是敌兵,到处是枪声,我们连突了几个方向,都不得不退回到山顶上来。很明显,敌人已经发现我们在这个山包上,把这个山头团团地围住了。
我们来到一棵大松树底下,东倒西歪地坐下来。大家默默地互相望望,谁也不愿意开口说话,可大家心里明白:三个人里面有两个彩号,又经过了这连续三天的奔走和这一阵突围,现在别说走路,就连喘口气也几乎没有了力量,要想在这密密的重围中冲出去,已是不可能的了。
这时,太阳已经落到西边山后去了,天渐渐昏暗起来,骚乱稍稍平息了些,森林慢慢安静了。只有那“哗——哗——”的松涛在晚风的激荡下,更起劲更单调地响着,间或有几只归林的飞鸟吱喳地叫两声,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冷枪和战马长长的嘶叫,整个森林显得更加阴森更加寒冷了。
老赵抽回手,从挎包里掏出了一颗手榴弹,放在嘴里猛一下子咬开了盖子,像摆一只酒瓶子似的,矗直地放在我们中间,然后把弹弦轻轻地钩了出来。淡黄色的丝弦,卷曲着吊在弹柄上,在晚风里摇摇摆摆。
猛地,老赵把一只手重重地按到了我的肩膀上,使劲晃着:“听!快听!”
松涛在吼着。在这海潮似的涛声里,隐隐约约地有一种奇异的声音汇合着兴凯湖上的风吹送过来。
这是一个人在唱歌。歌声,不怎么高亢,也并不悠扬,它低沉而又坚决地涌进森林,压过了松涛,冲
进了我们的心。
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歌声啊!我用整个心去捕捉着每一个音符,和着这歌声,歌词从心底里流出来: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
唱着,我竭力思索着这歌声的来处。小孙首先叫起来:“这是苏联哨兵唱的……”
开始,只是一个男中音在唱,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进去,有低沉的男声,也有嘹亮的女声。汇成了一个大合唱。
老赵把我们往两边推开,伸手抓起了面前的那个手榴弹,用颤抖的手指把弹弦捺到弹柄里去。“我们能活着出去,我们一定得活着出去!”
背后,歌声还在响着。歌声像只看不见的大手,推送着我们在这昏黑的森林.....里摸索前进。
(节选自《王愿坚小说集》,有删减)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交代用朝鲜话“东木孙一”称呼小孙,用“我们的孙营长”称呼他的父亲,体现出抗联军队中的中国士兵对他们父子俩的亲热与亲近。
B.被敌人发现并包围后“谁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既体现出三个人对刚刚因为看得入神而发出声响招来日本鬼子的后悔,也表现他们对眼下处境的绝望。
C.一开始听到的歌声隐隐约约,并不高亢,作者连用“涌”“压”“冲”三个动词,气势蓬勃强盛,看似夸张违背常理,却折射出人物的处境和心境。
D.文中两处写到老赵使用手榴弹,第一处是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显得悲壮沉重,第二处是决定保护自身再与敌人周旋,显得震撼昂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士小孙尚未脱去孩子气,但又成熟懂事。这一反差,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B.文末将歌声比作看不见的大手,形象地表现出“歌声”给战士们精神上带来的鼓舞,结尾处“昏暗的森林”,既是实景,也是象征,含蓄蕴藉。
C.小说采用“截取横截面”的写法,紧紧围绕瞭望苏联国土这一事件,以“我”为线索,客观真实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D.全文节奏缓急有度,由开篇的舒缓放松,到后来的意外激动、急促紧张,再到坚定沉稳,既呼应了情节的变化,也展现出人物的心理。
8.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对环境、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两处环境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9.反法西斯纪念日,学校团委向师生推荐了本文,并附点评:作家王愿坚小说的典型特色是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本文在这一基础上还拓宽了格局、丰富了情感。请结合文中与“歌声”有关的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6.B
7.C
8.①前者色调明亮,氛围温暖热闹,人们生活安全幸福平静祥和(2分);后者色调昏暗,氛围死寂单调阴森苦寒,人身处危险绝望之境。(2分)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1分),前者是向往中无战争威胁的生活,后者是遭受残酷战争的现实;也暗示对日常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身处灾难中人民誓死抗击入侵的信仰源头。(1分)
9.①歌声传达了抗联战士守卫家园、浴血奋战、不惧牺牲的家国情怀;②歌声感召全世界,团结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格局打开;③歌声中蕴含着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的期盼,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每点2分)



相关阅读
1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2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3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4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5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

6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