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等待》阅读答案-海明威,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

发布时间: 2022-11-18
一天的等待
【美国】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你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我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一种是退烧的,另一种是通便的,还有一种是去酸的。他解释说,流感细菌只能在酸性环境中存活。他似乎对流感很内行,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朗读的内容。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因此看上去仿佛所有那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灌木丛,那些砍下来的树枝,以及所有的草坪和空地都用冰漆过似的。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摔倒了两次,摔得挺重,一次摔掉了猎枪,使猎枪在冰上滑出去老远。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当它们快要从堤岸顶上消失时,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鹤鸦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你得在这些被冰裹着的柴垛上跳上好几下,才能把它们探出来。当人在这些既滑又有弹性的树枝上摇摇晃晃尚未立稳之际,它们却飞了出来,使你很难射中。我击落了两只,逃掉了五只。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我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告诉我,发烧到四十度就活不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有删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了善良、体贴他人、天真脆弱、恐惧死亡的男孩形象,与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所塑造的“硬汉”桑迪亚哥截然不同。
B. 小说通过写父亲不畏冰封雪冻的恶劣环境去打猎的勇猛,暗示小男孩面对死亡时的勇敢与镇静绝非偶然,而是深受父亲的影响。
C. 小说标题“一天的等待”既是对小说全部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也是小说中父子两代人的言行举止的生动展示,贯串全文始终。
D. 小说语言简洁洗练、平易朴实,却又极富韵味,含蓄隽永,蕴含着极为深沉炽热的情感,这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7. 关于本文叙述艺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篇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故事,通过“我”的真实感受,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拉近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B. 小说采用有限叙述,简洁客观地交代了男孩的语言动作,但对其内心世界只字不提,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经验参与。
C. 小说以“我”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仅是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还在对话中凸显了人物形象特征。
D. 小说通过插叙父亲打猎的情节,暗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明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
8. 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这个结尾。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所呈现的“隔阂”问题及其艺术效果。


【答案】
6. A .“截然不同”错误,小男孩虽然“天真脆弱、恐惧死亡”,但他身上也有勇敢坚强的一面,从这点上看也不折不扣地展示出了海明威硬汉主人公所特有的“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与桑迪亚哥具有相似性,而非截然不同。
故选A。
7. D.“暗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明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错误,小说明写父亲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
8.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①出人意料是男孩紧张恐惧的真正原因竟是担忧自己会生病死亡,而根源是他并不知道摄氏和华氏温度的区别。
②情理之中的是前文处处有铺垫,在医生来之前孩子的语言、动作都体现了他并无大碍,并且面对孩子生病父亲依旧外出狩猎的情节可看出男孩的病并不严重。
③通过欧亨利笔法,更好地体现了男孩善良、体贴他人、天真脆弱、恐惧死亡的性格特征,也更好地突出了父亲和孩子交际的隔阂,父亲并不能完全懂孩子的内心。
9. ①交流上的隔阂:儿子认为自己病重难愈,出于对父亲的保护,他并没有跟父亲表露内心的感受,从而错过了纠正误解的最佳时期;
②内心感受上的隔阂:父亲认为儿子病情并不严重,所以选择外出狩猎轻松愉快,而儿子独自面临病痛孤独恐惧;
③父子二人因交流与内心感受上的隔阂而使孩子因误解而饱受一天的精神折磨,凸显人物性格,深化文章主旨,给予读者以更深远的感悟空间。



相关阅读
1 遍地白花阅读答案-刘庆邦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 【查看全文】

2 岁寒三友(节选)阅读答案-汪曾祺

文本一: 岁寒三友(节选) 汪曾祺 前文内容简介:办草帽厂的王瘦吾、开炮仗店的陶虎臣、画画的靳彝甫三人是老友,人品极好而性情各异。他们一度都交了好运草帽厂生意红火,炮 【查看全文】

3 家书阅读答案-谢志强

家书 谢志强 上海青年赵思风1964年之前,对房子的概念是:房子在地面上。不过,他响应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上海的人民广场,听过王震将军的动员报告,看过 【查看全文】

4 讹诈阅读答案-梁晓声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 【查看全文】

5 爱的牺牲阅读答案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 【查看全文】

6 下雨天出门远行阅读答案-沈婧懿

下雨天出门远行 沈婧懿 ①多年以后,每当他站在火车站的大门口,总会想起他拖着行李箱独自去远方的阴雨绵绵的那个下午。 ②那天下午,他收拾完上路必需的行装,背上吉他,拖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