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阅读答案-彭见明

发布时间: 2022-05-12
那山那人那狗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地早起哩!”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它早起来了。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人——他和儿子。支局长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还有狗。
晨雾在散,在飘,没响声地奔跑着,朝一个方向劈头盖脸倒去。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凋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垄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他告诉儿子:他跑的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路。在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
这一天最累人,最辛苦,所以要早起。走得紧,才不至于摸黑投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儿子嫌狗走得慢,便用膝盖在狗屁股上顶了一下。父亲说:“不要贪快哩,路要均匀走。远着哩。暴食无好味,暴走无久力哩。”
狗看看老人的眼色,它没看出要加速的示意。它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它依旧平衡着它的速度。
这时太阳已经把山的顶尖染成一片金色,而山脚却被云遮雾盖了。好像这山浮在水里,风吹雾动,这没着落的山也跟着浮游。老人每每目睹这样的美景,他便想起传说中的神话。这空空山野、漫漫行程,是一个任那万千思绪神游的天地;这空幽而飘渺。的云中岛屿,确实能勾起身临其境的人恍惚而神奇的联想。老乡邮员靠着它,战胜寂寞,驱散疲劳。
在谈完业务以后,父亲特别叮嘱儿子:“倘若桂花树屋的葛荣荣有信,那就要不惜脚力,弯三里路给送去。他和大队秘书关系不好,秘书不给他转信。木公坡的王五是个瞎子。他有个崽在外面工作,倘若来了汇票,你就代领了,要亲手交给王五。他那在家的细崽不正路,以前曾被他瞒过一回汇款。螺形湾这两年养了兔。去送信时,要喊住狗,莫做野兽子咬,狗还没习惯……”
邮包掏空了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汇款的,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哩。
其实,只隔三天没来,父亲就像隔了半年似的,没完没了地打听山里的情况:牛啦猪啦,结亲嫁女啦,鸡毛蒜皮,面面俱到。
在热情的村民家住一晚后又开始了下一天的行程。七十里弯弯路,不平坦也不陡险,就是难过那挡路的九条溪流。乡邮员必须毫不犹豫地脱袜卷裤下河,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必须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可能就是这样长年累月而积疾的。
在平川里,他家乡近旁有大河,儿子是水里好汉。可是,儿子不一定能过好小溪。他要一一告诉儿子过溪的方法,告诉他每条溪下水的合适方位;告诉他在某种情况下河水的大体深浅。肩膀上挑的是千斤重担,这不是儿戏啊!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又过溪来背老头——他不让父亲脱鞋袜。该是父亲结束下冷水的时候了。
狗不肯先过河。它历来是伴着老乡邮员过河的。狗看着陌生汉子把邮包放好以后,又涉水过来。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颈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的厚实的背。儿子那粗大而有劲的双手则牢牢地托着老人的双脚。
狗高兴地“嗷嗷”叫着,游在水里的身子紧傍在儿子的脚上方,拼力抵挡着水流。父亲有一瞬间的眩晕。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当他睁开眼,看见溪面在缩,水推着狗的“哗哗”声在变小——这显然是过河了,快靠岸了。老人滴下了一滴眼泪。儿子的脖颈一缩。
在父亲的记忆里,他也背过一次独生儿子,可仅此一次。
上岸了。狗“汪汪”朝老人喊。告诉他:别痴痴呆呆,该要做什么了。
过一会儿,狗奔跑着给年轻乡邮员衔来一把茅草,又闪电似的奔进林子。儿子刚找到父亲准备的火柴,点燃暖脚的茅草,狗又拖来一小把枯树枝。
篝火已燃起,父亲把火拨旺,好把儿子冻红的脚暖过来。狗在远处使劲抖着身子,把水珠子从毛里撒开去,然后躺在火边烤着,温存地把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他是好人。
第二趟行程,父亲仍旧放心不下,他想再带儿子走一程。
可在一道唱着欢歌、不停不息地奔跑的小溪旁,在一座古老的不长的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父亲如果不转回山坳那面的绿门绿墙的营业所,他决计这样站下去。直到晨雾散去,直到朝阳升起,哪怕耽误一截行程。就这样,让八十多斤重的担子压着肩膀,就这样站着。
雾不大,加上溪水的反光,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
于是,他决计不再送了。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节选自彭见明《那山那人那狗》,有删改)
6.小说的标题是《那山那人那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山”是两代乡村邮递员工作的必经之所,它枯燥、漫长,铺满劳累和艰辛。
B.“那山”秀美的景色有时能勾起人恍惚而神奇的联想,是老乡邮员唯一的慰藉。
C.“那人”可以指老乡邮员,他兢兢业业,心思细腻,因年龄与伤病不得不退休。
D.“那人”也可指小乡邮员,他在平川是稳重庄稼汉,投身山间又传承父亲的梦想。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交代为葛荣荣等人送邮件的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与下文他急于打听乡民们情况照应。
B.“莫做野兽子咬”,口语化的语言,既是对儿子叮嘱也是对狗关心,体现人和动物的和谐。
C.“挑的是千斤重担”,平凡的语句中渗透着亲情,实写收到邮件之多,父亲怕儿子难担负。
D.“黄色的箭”“绿色的梦”,用比喻和借代的手法,指狗助小乡邮员去完成他的梦想。
8.“那狗”是文中的重要形象,文章多次用拟人化描写来写它,请找出其中两个片段并加以分析。(4分)
9.如欲以“即使沉默,爱依旧灿烂”为题写一篇对《那山那人那狗》的评论文章,请你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片段并加以分析。(6分)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唯一的慰藉”表述错误,“只隔三天没来,父亲就像隔了半年似的,没完没了地打听山里的情况”说明使老乡邮员欣慰的还有来自乡亲们的关爱等。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千斤重担”用了夸张手法,是虚写,“千斤重担”强调的是乡邮员的职责重大,父亲怕儿子出差错。
8.第一处是父子抓紧时间赶路的片段,狗“不理睬”“平衡着”是拟人化描写,写出来狗对于老乡邮员因腿疾而不能快走的体谅,不去理会小乡邮员的催促。
(找准拟人化描写片段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
第二处是儿子背父亲过河的片段,狗“紧傍在”“拼力抵挡着”“温存地”把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表明狗与旧主人的密切关系、对小乡邮员的认可与接受。
(找准拟人化描写片段1分,分析表达效果1分)
(如找出其他地方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将两处描写的表达效果综合为“赋予狗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只给1分)
9.第一个片段,是在儿子默默背着父亲过河,父亲流下一滴泪,儿子脖颈一缩;表现儿子对患有关节炎又常年奔波在外的父亲的体贴关爱,父亲对这份关爱的感动以及对不能经常陪伴儿子的愧疚之情。概述1分,分析2分)
第二个片段是父亲准备护送儿子开始第二趟的行程时,儿子站住不动,父亲也无言;表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不舍,儿子对父亲的体贴与谅解。概述1分,分析2分)



相关阅读
1 芦花荡阅读答案-孙犁

芦花荡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 【查看全文】

2 鸟又飞回来了阅读答案-京格格

鸟又飞回来了 京格格 小镇在北方,四季分明。马嫂望着衣带渐宽的河床叹息着:蒲河都开了,咋不见鸟儿的影子? 婆婆去世了,儿子去南方读研,五十岁的马嫂从岗位上退下来。马嫂 【查看全文】

3 火光在前(节选)阅读答案-刘白羽

火光在前(节选) 刘白羽 我们命令你们:奋更前进 毛主席、朱总司令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夜间十一点钟,云散月出,江上闪着白光。 在港汊的芦苇丛中,指导员李春合 【查看全文】

4 《相马》阅读答案-郑俊甫

相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 【查看全文】

5 开镰阅读答案

开镰 洪忠佩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 ②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 【查看全文】

6 《一汤陈》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阅读

一汤陈 ①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②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