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事》阅读答案-于菡萏

发布时间: 2023-05-14
绘事
约先生去笔庄取画,再把新临的画装裱成片,是我的功课。画在案头展开的一瞬,先生说好,比照片上的要好。旁边忙碌的老板娘回身瞥见,惊呼了一声。她是见惯画的,那神情分明无假。这幅画的确很好,和画廊里其他的画都不同,宁静孤立,淡淡的,像方薄薄的玉。
一幅画的诞生是曲折的,是智慧在不断磨练中增长;尤其工笔,是个漫长的过程。此画已是第七稿,名曰“秋水无尘”,画的是黛玉。黛玉并不好画,成稿的没成稿的,见仁见智,艺术的个性不断被超越,能把那份娟逸灵动表现出来的少之又少。
先生是我的老师,平生绘事丰富,从油画到工笔,再到写意,无所不至;唯独不绘《红楼梦》中人。说高手如云,难以刷新,民间又成定式;袭蹈前人,终是不堪。因我喜欢,常常提及里面人物,亦想画自己心中的红楼,为尔后的小书做插图。说多了,先生也就动了心。
先生平和,心如古镜,所绘人物潜气内敛,含蓄典雅,并不飘举或过分怪诞。他眼里的黛玉是贞静的,故曰“秋水无尘”。取秋水的平静与清凉,以迥异于夏之浓丽,冬之萧索。这与黛玉的性格非常相合,也契颦儿潇湘馆“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寓所。因房里垒满书卷,又将黛玉改为看书的模样,而非葬花。画稿简约,一帘,一凳,一人。帘,于空间是隔断,于人是含蓄,亦代指闺阁或家。方凳为实,无贵胄气,有别商贾官宦。服饰取日常,贴身随意,减少丝绸挂戴。人物稍加变形,上身和手臂均加长,愈显其秀;眉眼淡淡,只是个符号,并不做特别处理。这是先生的风格,取个意罢了,姿态美方是真的美。着色以淡墨为主,只头饰、衣绦、唇彩用朱磦点染。
成稿后,先生发来图片,纯而素,通体婉约,有娇花照水之风。我请教先生,能否在帘后加上竹影,以点明潇湘馆?先生说好,不仅丰富了画面,还拓展了外延,把庭院的概念也纳了进来。我临的时候,又把衣边和长裙,在淡墨的基础上,盖了层三青,呈现玉质的清凉与深邃。我偏爱这种效果,若直接上三青,则流于单薄肤浅。把湖水穿在黛玉的身上,是我的目的,也切“秋水无尘”的主题。我发给先生,先生非常喜欢,说审美再造,让我把袖口也染上三青。在这幅小品的基础上,先生又扩展成大幅,添了半扇园门和园门外隐隐的竹林,还有一道石栏。帘后的竹子也加了一节节枝干。它们是隐秘的,属黛玉的延伸,风骨所在。
画画是件神秘的事情,内心的锁扣,轻轻一搭,也就开了,里面的千壑万仞着实令人着迷。黛玉也只是个符号,是黛玉也非黛玉。每个人走不出的是自己的内心,而审美是一双无瑕的眼睛,让这个世界显现出高度纯洁。
与先生学画已有些时日,从一个观者至画者,这种转身是缓慢的,也是飞速的。以前作为观者,解读过先生不少作品,只是从文化与精神角度出发,于技并没真正领悟;后来成为画者,才对绘技有所体会。观者是清闲的,画前驻足,也许只是几秒;即便长久的热爱,也不见得领略全部真髓。和读书一样,读到哪层算哪层,想进入绘者的思想高地并非易事。而绘者是辛劳忘我,绞尽脑汁的。纸上的每一物,都有其意蕴,没有一丝一毫的闲笔;就像小说,需砍掉多余枝蔓。简与静永远是绘画的标杆,安插也需合理,方能协调。还要有自己的精神色素;似曾相识之作,你袭我,我袭你,是可怕的。对于画画,我常痴迷,忘记钟表的滴答声,一天不动,不吃不喝不睡的时候也是有的。月夜孤灯,一案相对,如入无人之境。这样的时光是抽离真空,隔绝世俗的。
先生性格舒缓,做事从容,不慌不忙中也见雷厉风行。慢是性情,快是技法的娴熟。画画,于他老人家是种享受。稿裱在案上,高兴了就涂上两笔,不得闲就放着。我却有点急于求成,想尽快看到效果,尤其是富有创意的效果。
世上最有意思的事莫过于创造,这是种魔术。一幅画血肉逐渐丰满起来,魂魄也就出来了;待戏服穿好,山河舞台上也就唱了起来;再寂静的夜晚,都是辉煌的。
先生总说凡相机能解决、电脑能合成的都不要画。美一旦让人感觉疲劳,便是丑。先生认为,知性教养才是绘出好画的前提,含蓄方能致远。所以他的画,不管鲜雅还是古淡都是沉静的,且反对绣花样的精雕细琢,觉得过分精工是浪费生命。精而无神,流于板滞。画,体现的是情,纸上的画是内心的依托,表现意境即可。先生随意,把画当玩。但重构思,无思不提笔。常做减法,简达意赅,万千丘壑藏于画中。纯写生的东西,常常回避;即便意境动人,想入画时,也是把前与后、动与静、明与暗、冷与暖都考虑进去。且善于用光,把油画的手法带进工笔,让画作厚实而立体。融工笔的深思熟虑和写意的概括提炼为一体,往往自出机杼,并不固守绳墨。
先生的画,非一花一叶的浅境描摹,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作底蕴,内里乾坤非每个人可知。除画画,先生还习字,十几年如一日,一天不落,是真正的日课。先生说,字是功底,非扬名逐利工具。
和先生学画,学的不仅是笔墨功夫,更多的是做人的审美与涵养。正如先生所说,无尘,才见艺。
(取材于菡萏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难以刷新     刷新:比喻突破旧的而创出新的
B.多余枝蔓    枝蔓:比喻烦琐纷杂的主要部分
C.流于板滞    板滞:在文中形容画作的呆板
D.自出机杼   机杼:比喻绘画的构思和布局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借对老板娘的描写,从侧面表现《秋水无尘》画作水平之高。
B.先生画中的“帘”与“凳”都能体现黛玉的形象特征,简达意赅。
C.先生从观者到画者的转变,才让作者对绘画技艺有了深刻的体会。
D.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了先生绘画之时不急于求成的从容。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2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无尘,才见艺”的内涵及表达效果。(5分)


17. B(3分)
【解析:“枝蔓”在语境中的意思为“比喻烦琐纷杂的次要部分”。】
18.C(3分)
【解析:文中从观者转变为画者的是作者。】
19.(6分)
答案要点:
(1)这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绘画的创造性和绘画的艺术魅力。
(2)作者将绘画的内容比作“血肉”,将画作的意境比作“魂魄”,形象地表现了绘画像魔术一样神奇的创造性。
(3)作者将绘画的过程比拟为穿戏服,将绘成的画作比拟为山河舞台上的戏剧演出,以声写形,生动地表现了绘画的艺术性。
(4)作者用“寂静”的绘画过程烘托“辉煌”的绘画艺术,表现了绘画的特点和绘画艺术的动人。
(5)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实写绘画时环境的“寂静”,又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绘画的过程,细腻动人,表现力强。
【评分建议:答出第(1)条,得2分;答出第(2)-(5)条的任意2条,得4分,共6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
20.(5分)
答案要点:
内涵:(1)“无尘”,即不把绘画作为扬名逐利的工具,从而保持平和宁静的心态。
(2)“见艺”,即让绘画艺术得以通过高超的技术而体现。
(3)“才”表明“无尘”之于“见艺”的必要与重要。
(4)“无尘”是“见艺”的前提,必要且重要;“见艺”是“无尘”的成效。有超脱名利的平和宁静之心才能不断提升绘画技术,从而能让画作具有艺术魅力。
效果:(1)以简明、形象、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绘画艺术离不开超脱世俗名利的心态。
(2)运用比喻手法,以“尘”比喻扬名逐利之心,形象地表现了这种心态是绘画艺术提升的障碍。
(3)引用先生的话,表达先生对做人与绘画关系的深刻认识,表现先生给作者更多的影响是做人的审美与涵养。
【评分建议:答出内涵的第(1)-(3)条或第(4)条,得3分;答出任意1条表达效果,得2分;共5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相关阅读
1 温暖的臊子面阅读答案-王世虎

温暖的臊子面 王世虎 ①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的厉害,才蓦然想起,自己连晚饭都还没有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由于要应战下个月的职能考试,没有 【查看全文】

2 春行于野阅读答案-汤世杰

春行于野 汤世杰 ①刚刚过去的这番冬去春来,如杨万里所谓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我几乎哪都没去,早晚只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回头一看,一冬一春看似无事,倒一直在为 【查看全文】

3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李雪峰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 【查看全文】

4 生命的麦田阅读答案-熊红久

生命的麦田 熊红久 从城市到乡野,其实并不遥远,只是更多的时候,田野的存在被我们忽略了,即使从乡间穿过,也只是透过车窗毫无心绪地倏然一瞥,根本没有阅及田野所呈现的真实 【查看全文】

5 流年(节选)阅读答案-彭学明

流年(节选) 彭学明 ①我家的吊脚楼,是隐没在一片翠竹丛中的。 ②竹,是湘西最常见的植物,竹在湘西,最受欢迎。正像一粒火可以燎原一样,一根竹可以发遍千山。它预示着兴旺 【查看全文】

6 麦天阅读答案-雷抒雁

麦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从麦子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