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阅读答案

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
金庸
金庸,学名查良镛。后来写小说,把“镛”字拆开,笔名“金庸”。我国香港著名报人、武侠小说家。金庸出生在以海潮出名的浙江海宁,祖父是光绪时进士,父亲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受过西洋教育。先天优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书香中度过了童年时代,从而也培养了他终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他头上戴有报业巨子、武侠小说大师、社会活动家等桂冠。鲜花和掌声把他送上了“金庸神话”的巔峰。在这诸多炫目光环的背后,他终其一生,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他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
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有香港社会高度商业化、市民化、娱乐化、通俗文学的特征,又包含较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人情风俗,具有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文化品位。金庸小说,卷舒历史风云,感慨苍茫人生,其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际(如宋辽之际、元明之际、明清之际)。此种关注国家兴亡的思路,既有基于他本人早年乱世经历的体验思考和政论家的人生感慨,又反映了世间的人生真实,充满人道关怀。他通过系列栩栩如生的侠义人物,洞察人性的幽微变化曲折,刻画人性的复杂丰富,揭示了中国传统儒家的精神价值和政治理想。不同的人看他的小说有着各不相同的视角,侠义、情爱、历史、政治等。但最终他们都能在千百个不同类型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中,读出中国文人追求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浓厚强烈的家国情结、深入骨髓的人文情怀、启迪后人的历史智慧。这是他在浓郁商业化氛围中写作的武侠小说风行不衰的根本原因。
武侠小说不是金庸的全部。《明报》和他的社评,在他生命中无疑占据更重要地位。那是他一生的事业。仅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没读过查良镛的社评,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金庸。在金庸的黄金岁月,他两手写文章。白天在渣甸山书房写小说,擒扬千古侠风;晚上在《明报》办公室写社评,褒贬现实政治。写武侠小说,最初只是出于商业动机,为了招徕读者,扩大报纸销路。后来报纸打开局面后,他就把兴趣集中到写社评上,评论国家大事,剖析世界风云。金庸的社评,秉承中国近代王绍、梁启超办报“文人论政”的传统,以他锐利的“新闻眼”,谈史论政,纵横捭阖,深具见地,独步文林,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气节和远见卓识,实现了“文章报国”的初衷,为海内外识者称颂,开启了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时代。
办了一辈子报纸,写了17年小说,年过花甲的金庸,又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为香港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在此期间,金庸还利用他的特殊身份,为实现中华民族和平统一而忙碌奔走。他不仅是台湾的常客,而且三度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1981年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1984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会见,1993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其后发表之谈话记录,无不流露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和民族命运之情操。
金庸是个色彩斑斓、具有多重性格的人。他身处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付自如。他生在商业时代,身处商业社会,作为一个世俗中人,他属于红尘,不属于天国,无法超越尘世的网罗,无所逸于对功利和金钱的追求,使自己成为商业社会成功的报人、作家和企业家。但从更深层面看,他又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从小在儒家经典熏陶下成长,从遗传密码和士族的生活方式中,摄取了大量关于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隐蔽信息。他身上有类似古代士大夫那样根深蒂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儒家尊崇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情怀。他一生博览,坐拥书城,学贯中西。他对中国传统的儒学、佛学甚至琴棋书画,都有相当精深的造诣,具有浓厚的文人情结。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综观金庸先生其人其文其行及其作品折射的精神世界,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生命底色包裹的还是一颗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心灵。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庸生于文宦之家,他在书香中度过了童年时代,其终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与他先天优越的家庭环境紧密相关。
B. 金庸小说的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际,关注国家兴亡,反映世间的人生真实,充满人道关怀,所以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C. 金庸在浓郁的商业化氛围中写作的武侠小说能够风行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从他的小说中读出中国文人追求真善美的传统美德、安身立命的人生哲理、浓厚强烈的家国情结、深入骨髓的人文情怀、启迪后人的历史智慧。
D. 要想了解一个全面的金庸,不光要读他的小说,更应该读他的社评。他写武侠小说,最初只是出于商业动机,而《明报》和社评则是他一生的事业。
5.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一个中国传统文人为中心展开对金庸人生的叙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重点叙述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
B. 金庸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所以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
C. 金庸晚年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多次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客。为香港和澳门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
D. 金庸纵横文学、新闻、政治三大江湖,应付自如。既有其无法超越尘世的世俗的一面,更有中国传统士大夫具有的浓厚的文人情怀的一面。
6. 文章说:“他的生命底色包裹的还是一颗传统的中国文人的心灵”,金庸先生传统中国文人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B   本题中,B项,“金庸小说的背景大都是易代之际,关注国家兴亡,反映世间的人生真实,充满人道关怀,所以金庸武侠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中来看,金庸小说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与金庸小说的背景和内容无关。故选B。
5. D  本题中,A项,“文章……重点叙述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错误,“武侠小说不是金庸的全部。《明报》和他的社评,在他生命中无疑占据更重要地位”“办了一辈子报纸,写了17年小说,年过花甲的金庸,又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从文中来看,文章并没有重点叙述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B项,“金庸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所以他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他终其一生,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文人。他的小说、政论,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产物”,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C项,“……为……澳门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五段说的是“为香港推行‘一国两制’构想尽心尽力,贡献自己的政治智慧”,并没有提到金庸为澳门推行“一国两制”尽心尽力,这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6. ①金庸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情结。他出身士族家庭,在儒家经典熏陶下成长,一生博览,对儒学、佛学甚至琴棋书画,都有相当精深的造诣,他身上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统情怀。②金庸小说和社评体现中国文人的关怀。金庸小说关注国家兴亡,追求真善美,有浓厚的家国情结和人文情怀。金庸的社评褒贬现实政治,评论国家大事,剖析世界风云,表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气节和远见卓识。③金庸晚年倾注极大的热情参与全国政治。表现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生和民族命运之情操。



相关阅读
1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阅读答案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 【查看全文】

2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阅读答案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 【查看全文】

3 秋瑾的孤独阅读答案

秋瑾的孤独 蒋勋 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也会觉得:怎么那么美?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别。 其实秋瑾来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他的 【查看全文】

4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 【查看全文】

5 传奇女子——林徽因 阅读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 【查看全文】

6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阅读答案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陈吉龙 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