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在君这个人阅读答案-胡适

丁在君这个人
胡 适
    我常说,在君是一个欧化最深的中国人,是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在这一点根本立场上,眼中人物真没有一个人能比上他。这也许是因为他十五岁就出洋,很早就受了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的缘故。他的生活最有规则:睡眠必须八小时;起居饮食最讲究卫生,在外面饭馆里吃饭必须用开水洗杯筷;夏天家中吃无皮的水果,必须在滚水里浸二十秒钟。他最恨奢侈,但他最注重生活的舒适和休息的重要:差不多每年总要寻一个歇夏的地方。他绝对服从医生的劝告:他早年有脚痒病,医生说赤脚最有效,他就终身穿有多孔的皮鞋,在家常赤脚,在熟朋友家中也常脱袜子,光着脚谈天,他自称“赤脚大仙”。他吸雪茄烟有二十年了,前年他脚指有点发麻,医生劝他戒烟,他立刻就戒烟了。这都是科学化的习惯;别人偶一为之,不久就感觉不方便,或怕人讥笑,就抛弃了。在君终身奉行,从不顾社会的骇怪。
    他最恨人滥举债,最恨贪污。他所谓“贪污”,包括拿干薪,用私人滥发荐书,用公家免票来做私家旅行,用公家信笺来写私信,等等。他接受淞沪总办之职时,我看见他每天接到不少的荐书。他叫一个书记把这些荐信都分类归档,他就职后,需要用某项人时,写信通知有荐信的人来考试,考试及格了,他都雇用;不及格的,他一一通知他们的原荐人。他写信最勤,常怪我案上堆积无数未复的信。他说:“我平均写一封信费三分钟,字是潦草的,但朋友接着我的回信了。你写信起码要半点钟,结果是没有工夫写信。”蔡孑民先生说在君“案无留牍”,这也是他的欧化的精神。
    罗文干先生常笑在君看钱太重,有寒伧气。他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所以能终身不欠债,所以能终身不仰面求人,所以能终身保持一个独立的清白之身。他有时和朋友打牌,总把输赢看得很重,他手里有好牌时,手心常出汗,我们常取笑他,说摸他的手心可以知道他的牌。及今思之,在君自从留学回来,担负一个大家庭的经费,但他从无怨言,也从不欠债;这正是他的严格的科学化的生活规律不可及之处;我们嘲笑他,其实是我们穷书生而有阔少爷的脾气,真不配批评他。
    在君的私生活和他的政治生活是一致的。他的私生活的小心谨慎就是他的政治生活的预备。民国十一年,他在《努力周报》曾说,我们若想将来做政治生活,应做这几种预备:
    第一,是要保存我们“好人”的资格。消极的讲,就是不要“作为无益”;积极的讲,是躬行克己,把责备人家的事从我们自己做起。
    第二,是要做有职业的人,并且增加我们职业上的能力。
    第三,是设法使得我们的生活程度不要增高。
    第四,就我们认识的朋友,结合四五个人,八九个人的小团体,试做政治生活的具体预备。
    看前面的三条,就可以知道在君处处把私生活看作政治生活的修养。民国十一年办刊招社员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操守,二是要在自己的职业上站得住。他最恨那些靠政治吃饭的政客。他当时有一句名言:“我们是救火的,不是趁火打劫的。”他做淞沪总办时,一面整顿税收,一面采用最新式的簿记会计制度。他是第一个中国大官卸职时半天办完交代的手续的。
    孟真曾评价说他“真是一位理学大儒”。在君如果死而有知,他读了这句赞语定要大生气的!他幼年时代也曾读过宋明理学书,但他早年出洋以后,最得力的是达尔文、赫胥黎一流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训练。他自己曾说:
    科学……是教育同修养最好的工具。因为天天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才能够真知道生活的乐趣。这种活泼泼地心境,只有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的人,方能参领的透彻,又岂是枯坐谈禅妄言玄理的人所能梦见?(《努力》第四十九期,《玄学与科学》)
    这一段很美的文字,最可以代表在君理想中的科学训练的人生观。
    ……
    这样一个朋友,这样一个人,是不会死的。他的工作,他的影响,他的流风遗韵,是永留在许多后死的朋友的心里的。
(节选自《胡适文集》)
【相关链接】
①丁在君:即丁文江,1902年秋(15岁)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1911年5月离英回国,回国后教授地质学。文史造诣亦深,挑起“科玄论战”,编辑有《梁任公年谱长编》;同时热心公共事务,与胡适等人于1922年创办了《努力周报》,是《独立评论》主要撰稿人之一;另外还是一位实干家,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地质研究所,也曾担任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
②傅孟真先生《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说: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奢华;他是用科学知识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而服务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丁在君幼年时代读过宋明理学,出洋后学习的是达尔文、赫胥黎一流科学家的科学,是一个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
B.由于丁在君很早就受了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影响,他的生活很有规则,一些习惯终身奉行,从不顾社会的骇怪。
C.丁在君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终身不欠债,终身不仰面求人,这是欧化精神在丁在君身上明显的表现。
D.丁在君热心公务,奉献自己。创办《努力周刊》,整顿税收,改革会计制度,主张学术为国家服务。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在君作为中国人是欧化最深的一个,眼中人物真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赞叹和仰慕。
B.丁先生打牌总把输赢看得太重,一方面心理素质不好,手心常出汗,另一方面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
C.对于孟真先生评价说他“真是一位理学大儒”,作者认为他会“大生气”,一定不能接受这个评价,因为他的信仰就是科学,他的追求就是实事求是。
D.文中如“在熟朋友家中也常脱袜子,光着脚谈天”“他手里有好牌时,手心常出汗”“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都是善于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句子。
E.通过丁先生政治生活的几种预备可以看到,他对参与政治生活的人首要标准就是要做一个好人。
(3)作者在二三十年代旧中国介绍一个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欧化人物的目的何在?请结合材料探究。

答案:
(1)C
(2)CE
(3)①作者深情怀念这样一个个性鲜明、行为独特、热心为国家奉献的好友;②称赞他是中国“欧化”产生的杰出代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③他的行为与当时中国形成对比,揭示社会存在的弊端,对官僚作风盛行的中国有警醒的作用;④他对真理的追求,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实干精神起到了唤醒民众、倡导求真务实精神的作用。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C项,丁在君用钱从来不敢超过他的收入,终身不欠债,这与他的家庭负担重有关。
(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仰慕之情有些牵强.B项,“手心常出汗”也是他对家庭负担过重的一种反应.D项,“拿望远镜仰察过天空的虚漠,用显微镜俯视过生物的幽微”是他理想化的科学训练,不是作者对他的细节描写。
(3)本题考查探究文本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文章内容看,丁在君有许多不同于当时一般知识分子的品格、行事原则,作者对丁在君持一种赞扬的态度.据此可知,作者既有对丁在君的怀念,更有用丁在君品行纠正世风的愿望。



相关阅读
1 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阅读答案

以身许国 叩开地球之门 孟海鹰 黄大年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09年,黄大年从英国剑桥返回祖国,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 【查看全文】

2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阅读答案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1962年,阎肃从当 【查看全文】

3 国学大师排队一年只为看一匹马阅读答案-姜常红

国学大师排队一年只为看一匹马 姜常红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 【查看全文】

4 传奇女子——林徽因 阅读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 【查看全文】

5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阅读答案

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 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 【查看全文】

6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