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阅读答案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考古学大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从1909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遴选清华的一位老校友、体育教员马约翰、考古学大师李济等对梅贻琦的回忆文字,突出了梅贻琦的特点,也使这篇文章的内容更真实、更丰富。
B. 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刻画梅贻琦,生动传神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感人形象。
C. 梅贻琦先生曾经参加在1909年举行的选拔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考试,他虽然对自己能否考上缺乏信心,但却始终神色自若。
D. 梅贻琦先生嗜酒,而且酒量很大,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乱性,有人在回忆文章中称梅先生的酒量为当时清华师生中的第一。
5. 梅贻琦先生是一位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 本文在选材上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这种描写方式是什么?这种描写方式有哪些好处?

【答案】
4. C
5. ①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庚款留美学生选拔考试放榜,梅贻琦先生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
②沉着冷静,有主见。“一二·九”运动后,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敢于担当,爱护同事。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扬言要打。梅贻琦先生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④情趣单纯。梅太太病了,梅贻琦先生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6. ①正面侧面结合好处:①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了梅贻琦先生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②多处穿插他人的回忆,与作者的叙述描写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缺乏信心”错误,文中无据,原文只说“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选C。
【5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人物的品质的能力,要求概括传主的君子风度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对传主的相关描写概括,还要注意其他人的评价等。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
5个字:‘要打,就打我!’”“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从“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沉着冷静,有主见”“敢于担当,爱护同事”“情趣单纯”概括答题要点。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材料组织特征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分析描写方式的特征和作用,根据题干“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可知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分析作用,“正侧面”描写是多角度、多层面的描写,结合文本的特征是传记,其效果是展现了梅贻琦先生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然后分析引用他人评价的作用:与作者的叙述描写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加真实。



相关阅读
1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阅读答案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陈吉龙 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 【查看全文】

2 秋瑾的孤独阅读答案

秋瑾的孤独 蒋勋 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也会觉得:怎么那么美?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别。 其实秋瑾来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他的 【查看全文】

3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 【查看全文】

4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阅读答案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 【查看全文】

5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阅读答案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形标本;他创造了 【查看全文】

6 传奇女子——林徽因 阅读答案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