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零草》自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张煌言

发布时间: 2023-08-28
《奇零草》自序
(明)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③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
年来叹天步④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⑤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宋室既亡,郑所南⑥尚以铁匣投史眢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亦云余行间之作也。张煌言自识。
(有删改)
[注]①张煌言:明清之际抗清将领。②舞象:代指成童。③兵燹(xiǎn):战火。④天步:国运。⑤少陵:杜甫。⑥郑所南:宋人,宋亡后把诗集装在铁匣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B.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C.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D.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盈”字含义相同。
B.“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C.“迨辛卯昌国陷”与“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含义不同。
D.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信物。文中“谬膺节钺”是作者谦说自己受任为军事统帅。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写诗,由于与四方贤杰广泛结交,写的诗稿很多,后来事务繁忙,但仍在空闲时吟咏了不少诗篇;这些诗稿有些散失了,有些毁于战火。
B.作者以饱蘸感情之笔,总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突出表现了诗作与时代的密切联系;在总述之后,又简洁扼要地记述了写诗编集所遇到的多次厄运。
C.作者感叹自己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以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一位抗清将领来说,真有难以言状的痛苦,内心充满了激烈的冲突。
D.作者在叙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和诗集编成经过后,在最后一段说明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稿是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4分)
(2)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4分)
14.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以杜甫、郑所南为例,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3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迨辛卯昌国陷”与“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两句中的“迨”字含义相同,意思是“等到”。
1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稿是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表述不全面,还有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这一原因。
13.(1)一再劝诫,只得停笔不再作诗,但还是有时偷偷地写。
(2)此后编辑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屡”意为“一再”“多次”;“辍”意为“停止”;“窃”意为“偷偷”。第(2)小题的关键点:“缀辑”意为“编辑”;“稍稍”意为“渐渐”;“峡”意为“册”。(每小题关键处各1分,大意1分)
14.作者以杜甫、郑所南为例,说明自己的心迹。(1分)表明他没有因为诗作的不幸而消沉。(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杜甫、郑所南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但他们都表现了高尚的人格。杜甫的“诗史”精神和郑所南以诗歌求知于后世的精神,都给予了作者莫大的鼓舞。他们的“志”和“情”使张煌言深受感动。作者记述这些,一方面是为描述他编集前后的感情状态和心理历程,更主要的一方面是旨在说明自己正是秉承着杜甫和郑所南的精神来编集《奇零草》的。他没有因为诗作的不幸而颓丧,没有因为斗争的失败而消沉。


【参考译文】
我从十五六岁起,就喜欢写作诗歌。父亲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诫,我只得停笔不再作诗,但还是有时偷偷地写。等到考中举人后,与各方名流结交更加广泛,诗文往来赠答,时间久了,诗稿装满小箱子。恰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倡导抗清大业,所有以往写的诗稿,散失差不多没了。从此,不管是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还是入朝主管起草诏令,在空暇时,仍能够抒发性情。等到清兵南下,长短诗篇和表章奏议,一概在丢在战火中,这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
我从丙戌年泛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年了。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清兵南行间,孤寂凄凉,短诗寄情。每当动荡不安,局势动乱变化剧烈,更加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音,分明表达了忠臣回天无术的哀叹世事之心。
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戊子秋日,驻军山上,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诗稿。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丢失了。幸好残篇散页,尚存十分之三四。到了辛卯年,昌国(舟山)失守,书箱中的草稿一个也没剩下。为什么诗篇的不幸,竟到了这样的地步。
此后编辑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丙申年,舟山再次失陷,(诗稿)散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诗稿)再散失了十分之七。
近年,慨叹国运没有平定,国家光复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的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编排次序。而且我的记性强,又把那些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作,重新卷清,共得若干首。(现在所录的诗歌)只是全部作品的一部分。不过,以往写的乐府歌行已经无从查找。
唉!在国破家亡之际,我受任为军事统帅,既然不能讨灭贼子报仇,又怎敢凭借诗歌求得后世的了解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入蜀途中,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南宋灭亡后,郑所南还把诗集装进铁盒,投入枯井,三百年后,才见天日。他们的用心令人同情,他们的志向确实令人怀念。那么,为什么取名《奇零草》?一来诗篇散落,已非全貌,二来表明集中所收,均系作于军旅之间。张煌言自记。


相关阅读
1 赵方传原文_文言文赵方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赵方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查看全文】

2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阅读答案与翻译

薛公①为魏谓魏冉②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③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 【查看全文】

3 《观鸭说》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吴廷翰

观鸭说 (明)吴廷翰 ①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②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 【查看全文】

4 永明十一年五月,孝文帝将迁都洛阳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

永明十一年五月,孝文帝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阁,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 【查看全文】

5 按《项氏家说》:“贾谊之《过秦》、陆机之《辩亡》,皆赋体也。”阅读答案

按《项氏家说》:贾谊之《过秦》、陆机之《辩亡》,皆赋体也。洵是识曲听真之言也。孙矿曰:《醉翁亭记》《赤壁赋》自是千古绝作即废记赋法何伤且体从何起长卿《子虚》已乖屈宋苏 【查看全文】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从自己谈起,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____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