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团 文本二:张仪事秦惠王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4-26
文本一:
张仪为秦连横说齐王团:“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大王 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 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 臣闻之,齐与鲁三战而鲁 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 齐大而鲁小。 大王不事秦,秦驱韩、魏 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以事 秦。 ”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 王。 ”王曰: “奈何? ”曰: “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 今齐王甚憎张仪,仪之所 在,必举兵而伐之。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①,齐必举兵而伐之。 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 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 ”王曰: “善。 ”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 齐。 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 “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 ”齐王曰: “寡人甚憎 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 ”对曰: “是乃王之托仪也。 仪之出秦,因与秦王约曰: ‘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齐必举兵伐梁。 ’而果伐之,是王 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 此臣之所谓托仪也。 ”王曰: “善。 ”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注】①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河南开 封)。 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 (3分)
悉A赵B兵C涉D河E关F指G博H关I虽J欲K事L秦M不N可O得P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也作连衡。它是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张仪常用来游说各国, 也用来泛指结盟。
B.社稷,代指国家或朝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 原始崇拜物。
C.“乃具革车”的“具”是“置办,准备”的意思,与《鸿门宴》中“具告以事”的“具”意思不同。
D.乘,古代称四马一车的兵车为一乘,三十乘即三十辆兵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 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劝说齐宣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 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
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的长远计 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
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仇恨,让 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冯喜对齐王 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4分)
(2)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 (4分)
14.两则材料中,张仪、冯喜游说齐王都取得了成功。 请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说服齐王的? (3分)


10. FIM【解析】本题考查 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悉赵兵 涉河关 ,指博关,虽欲 事秦 ,不可得也。”指“通“直,"直接。“ 涉河关”“ 指博关“均为动宾结构,结构对称,故在“涉河关”“ 指博关” 后断 句 。(选 对一处给1分,选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 A(" 是 苏秦提出的外交策略"错误。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出自“诸子百家“中的纵横家,与“合纵”对 应,也 作连衡。它是张仪提出的外交 策略,也用 来泛指结盟。合纵,起 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秦国在西方,六国在东 方并呈南北方向分布,故称合纵。)
12. D(" 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翻译错误,应为“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主语错误,应为“大王十分憎恨 张仪,即使 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
13. (1)替 国家社稷考虑,东 方诸 国 将要发生大的变乱 ,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地。("计",考虑,1 分“;割地” ,割取土地,1 分;整体句意 2 分。)
(2) 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 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连",牵连,牵累,1 分;“ 去",离开,1 分 ;整体句意 2 分。)
14. ①张仪先通过鲁国亡国的例子说明战胜的虚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的实力;进而指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②冯喜指出齐王攻打魏国是中了张仪的计,而且是在秦王面前抬举张仪。(第心点写出“齐国不与秦国联盟的后果 ” 即 可得分。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言之有理,酌 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宗室贵族都富足安乐,没有超过 齐国的 。可是为大王谋 划的人 ,都空谈 一时的安逸,却 不考虑 千秋万代的利益。主张合纵联 盟的人都互相结党,没有人不认 为合 纵政策可以。我听说,齐、鲁交战三次 ,鲁国三战 三胜 ,鲁国因此(陷入)危机 ,亡国 紧随其 后。虽然 有战胜的虚名却又陷入 危亡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 大而鲁国 小。(假如)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 驱使韩、魏 攻打齐国 南部 ,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 直入向博 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也是 )不能够的 了。因此 希望大王仔 细地考虑这件 事!”
齐宣王说 :“ 齐国处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依靠于 东海之 上,未曾知道国 家的 长远利益 。所幸现在有贵客前 来指教,请让我献上国家来侍 奉秦国。”(于是 齐国)向秦国献 出了出产鱼 盐的土地三百里 。
文本二:
张仪侍奉秦 惠王,惠王死,武王即位 。武王的 左右近臣诽 谤张仪。张仪听闻这些,对武王说 :" 我有一条愚笨的计谋,希望献给 大王 。” 武王说 :”是 什么样的计谋?“张仪说 :"替 国家社 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 生大的 变乱,这样以后 大王可以趁机 更多 地割取(别国的)土地。如今齐王 十分憎恨 我,我张仪所在的 地方,齐王 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请求用不才之 身前往 魏都大梁,齐王必定 出兵 攻打魏国。当 齐国 、魏 国的 军队在 大梁城下(彼此)牵连,不能互相 离 开, 大王趁 着这个间隙讨 伐韩国,入侵 三川之地,出兵 函谷关却畅 通无阻,靠近周王的地界 ,天子祭器必定献 出。挟持天子, 掌握地图户籍 ,这就是帝王基 业啊!“武王说:“好 。” 于是 准备 了兵车三十辆 ,(把 张仪)交给魏都大梁。
齐王果 然发兵讨伐魏都大梁。魏 王十分 恐惧。张仪说:“ 大王不要担 心,我可以令齐国退兵 。” 于是 派他的舍人 冯喜到楚国,借用楚 国使 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齐国、楚国的 事务处理完毕,趁机对齐王说 :“ 大王 十分憎恨 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 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 齐王说 :"寡人十分憎恨 张仪,张仪在哪里,寡人必定攻打哪 里,凭什 么抬举张仪呢?“回答说:“这正是大王抬举 张仪之处。张仪离 开秦国,趁机与秦 王约定说 :' 齐王十分憎恨我 ,我张仪所在的地 方,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 意乞求用不 才之 身前往 魏都大梁,齐王 必定出兵 攻打魏国,。齐国 果然讨 伐魏国,这样大王对内使 民众疲弊对外与邻国交战,在邻国间 广树 仇敌却 自己陷于孤 立,而使 张仪得到秦王的 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抬举张仪。” 齐王说 :“好 。” 于是停 止(进攻魏国)。



相关阅读
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_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 【查看全文】

2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查看全文】

3 留耕堂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叶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留耕堂记 (宋)叶适 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 【查看全文】

4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答案-苏轼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 【查看全文】

5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昌黎先生集》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查看全文】

6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曾巩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