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新学记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发布时间: 2020-06-24
衡州新学记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巴?盖欲还先王之曰,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1】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遑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则谓教投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大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大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张孝祥《于湖居士文集》)
注释:【1】乾:宋孝宗年号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政者学之施                    施:施行
②元元本本                      本:探究
③则无道揆法守                  揆:准则
④旋以废忘                      旋:随即
⑤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            以:在
⑥居无何而学成                  无何:不久
⑦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  盖:大概因为
⑧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抑:还是
A. ①⑧              B. ②⑦              C. ③⑥              D. ④⑤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视薄书期会之事
一看到官府的文书档案、遇到施行政令的事情
B. 士不为便,而还其故
士人认为价格不便宜,又搬回原来的地方
C. 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三人管辖之地,安定有序,被称赞治理得好。
D. 而思致君泽民之业
并且(要)考虑佐国君、施恩于民的大事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君臣重视“学”就像农人重视自己的田地一样。
B. 后世之人的学习条件更好,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不及先王之时的人。
C. 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重重困难,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
D. 文章结尾既表达了对王彦洪等三人的赞美,也对后世学者提出了希冀。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10. 文章多次提到学与政的关系,请结合全篇,具体说明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6. A    7. B    8. C   
9. 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   
10. 首先提出学习是从政的基础,从政是学习的结果。接着批判了后世学者将学、政分开。最后作者点出写此文的目的,希望从政和学习能够相辅相成。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①政者学之施,意思是“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施,结果。
⑧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意思是“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抑:或许。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B项,士不为便,而还其故,意思是“士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方”。便,方便。选项解释为“价格便宜”,错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亲自建造了石鼓书院”有误。原文石鼓书院的建造与修葺在第四段,根据“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可知作者并没有参与建造石鼓书院。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顾”,只是;“卒”,最终;“当”,符合;“学者”,求学的人。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抓住重点句子概括层次。
第一段中心句是“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提出学习是从政的基础,从政是学习的结果;第二段中心句是“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批判了后世学者将学、政分开;第三、第四、第五段交代当时学习的情况,表达对三君的赞美,中心句“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点出写此文的目的,希望从政和学习能够相辅相成。

参考译文:
先王的时候,用学习作为为政之道,学习源于为政的需要,而为政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没有怪异的习惯,政令没有怪异的方法。从朝廷到郡国,从郡国到天下,追根究底,离不开这两件事。所以士人不求学,就会有诡异的言行;政令不源于学习,就不会有准则法度。君臣之间从上到下,对待我们的办学,犹如农人有田地,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不耕耘,就没饭吃,年终时就有忧虑。这就是人伦得以明了、教化得以成功的原因。道德划一且风俗等同,就是这个缘故呀。
后世之人学习,大概兴盛于先王之时。仪容举止之安详,饮食之丰富,教诲约束之严格,先王之时未必达到这个地步;然而只是为了学而学,只是为了施政而施政,整天聚在一起,贪图安逸,所追求的不过是能够通晓经文,以取得科举登第,得到功名后,昔日所学习的东西,很快废弃忘却。一旦看到书本或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之事,就说:“我刚从政,有什么好学的?”唉!后人提到治理天下的人常常不敢仰望先王之时,大概是因为学习与为政分开了!
国家办学之道已经很完备了,十户的小地方有老师和弟子,州县的官吏用办学作为扬名之道,难道仅仅全是为了观美吗?大概想恢复先王的旧道,通过学习来施政。只是最终没能符合上司的心意,这是士大夫与求学之人的错呀。
衡州的学校叫石鼓书院什么的,其由来已久,中途曾经迁到城南,士人认为不方便,又搬回原来的地方,这事来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的学校,占据潇、湘之要道,挟带着山岳之名胜。它搬迁时,还没有新教室。提点刑狱王彦洪、提举常平人郑君丙、知州张君松,都于乾道乙酉年上任,这时正有战乱,三人职责不同但责任均担,虽每天忙得要死,然而都知道办学是为政之本,战乱只是小事,就授命教授苏总龟,让他马上修葺学校。不久学校修成,战乱也结束,环视三人的地盘,整齐严谨,太平无事。
战乱结束且太平无事,未必立马是学习所致,而我上表称赞他们,大概是欣赏他们三人懂得先王重视学习的原因,在军情紧急之际,仍然不敢忘记办学,学校修成并且治兵有功,治理地方有政绩,那么我哪能不替他们讲出来,来劝导那些施政却不知道学习的人呢?衡州全部士人,知晓三人的心思,就住在这所学校里,不只是专心学习,还学习以后的为政之道;不只为了科举登第,还想到报效君王,泽被苍生之业。使为政与学习再次合而为一,不只三位官员的愿望是这样,或许国家也将从这里有所收获吧!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相关阅读
1 虎求百兽而食之原文_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翻译赏析

文言文《虎求百兽而食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 【查看全文】

2 归钺,早丧母,父娶后妻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 【查看全文】

3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江淹宇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靖少交游。起家南徐州从事,转奉朝请。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 【查看全文】

4 萧望之传原文_文言文萧望之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萧望之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 【查看全文】

5 【甲】晋太元中【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查看全文】

6 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答案-文征明

王履吉墓志铭 文征明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