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一: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文本二: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发布时间: 2023-06-22
文本一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文本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送西入秦。至秦,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遂上《谏逐客书》,理足词雄,情词恳切,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B.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C.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D.李斯以闾阎历/储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何谓尊用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即“合纵”,指战国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抵抗秦国的策略。
B.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C.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D.六艺,这里是指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8.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太山”“河海”作比,指出秦国应该广纳贤才,方可走向强大。
B.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的做法不理解。
C.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终往秦国,得到秦王重用,官至丞相。
D.李斯忠心耿耿反受刑而死,究其原因,司马迁看法却与世俗不同。
9.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10.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秦国不能逐客的原因。


6、B句意: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
“历”是动词,游历,“诸侯”是其后置状语,中间省略“于”,不能断开,排除AD;
“辅”是动词“辅佐”,“始皇”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7.D“六艺”这里指“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
8.B“把武器和粮食提供给敌人”表述错误。原文“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见这里是类比说明,从后果上进行假设论证。为文章说理服务,增强警醒力。
9.(1)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一步步侵占诸侯各国,成就帝王的基业。
(2)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假如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0.①(从历史上),客助秦强大;②(从危害上),逐客助敌损秦;③(从言辞上),措辞委婉,便于接受。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
臣听说地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广大人口就多,军队强大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形成了它的高大;河海不挑拣细流,所以成就了它的深广;帝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他的功德昭著。因此,地域不论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乡,一年四季充实美好,鬼神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去为诸侯成就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
东西不是秦国出产的,可珍贵之物很多;贤士不是秦国出生的,而愿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人民而对仇敌有益,使自己内部空虚而外部又跟诸侯结怨,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
文本二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跟从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到秦国后,秦王任命他为客卿。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李斯于是呈奏《谏逐客书》,理由充足,用词雄辩,词情恳切,秦王于是废除逐客令,回复李斯的官职,最终采用他的计谋。李斯官职做到廷尉。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相关阅读
1 【甲】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乙】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 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查看全文】

2 华佗治病原文_文言文华佗治病翻译赏析

文言文《华佗治病》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 【查看全文】

3 烛之武退秦师阅读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 【查看全文】

4 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 【查看全文】

5 告诸子及弟侄阅读答案与翻译-范仲淹

告诸子及弟侄 范仲淹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①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吴中宗族甚 【查看全文】

6 胡松年传原文_文言文胡松年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胡松年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