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祭杜子美文》吴汝纶《游大观亭故址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3-22

祭杜子美文
(明)朱椿
①先生距今之世数百余年,而成都草堂之名,至今日而犹传。予尝纵观乎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之边,寻草堂之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于是命工构堂,辟地一廛,匾旧名于其上,庶几过者仰慕乎先贤。
②然人之所传者,先生之遗编也,而予之所羡者,盖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惓惓。虽其出巫峡,下湘川,固不恋恋于此,而先生之精神,犹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在焉。
③爰矢词于翰墨,写予心之悁悁。临风酾酒,尚其来旃。

游大观亭故址记
(清)吴汝纶
①余幼即知大观亭为皖城名胜之区,长而闻名贤登是亭者多吊余忠宣之墓,又意亭之所以名附余公而名也,独恨未得一睹其胜。今年应试皖城,始从方先生存之游其地。四山回旋,长江接天,览其风景,慨然想见当时之盛。而亭址废为军垒,思求胜迹,荡然尽矣。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②夫亭之废久矣!今日之游,非震于其昔日之名耶?然求其胜迹,已无一存,更阅异时,谁复知有是亭者!若余公之墓,则虽无彭公之修治,吾知千百年后,必有凭其墟而吊者矣。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抑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耶?然则非有不朽之实,虽盛名震耀,未有不终归混灭者也,独是亭也欤!
(有删节)
20. 甲乙两文都谈及“湮没”和“留存”话题。请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文本 话题 湮没 留存
甲文 先生之人 草堂之名
草堂之址 先生之诗和(1)
乙文 亭 墓地
园林台榭 (2)
(3) 不朽之实
2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惓惓”:“盖”的作用是承接上文,交代原因。
B. “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乃”是“才”的意思,表示时间晚、历时长。
C. “则虽无彭公之修治”:“虽”是“即使”的意思,推进了深一层的思考。
D. “独是亭也欤”:“独”是“唯独”的意思,表示所涉对象只是一个特例。
22. 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分析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23. 甲乙两文都围绕“存废”展开议论,但议论各有特点,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
20. ①先生的(爱国)精神
②忠义之气
③依附他物获取的声名 21. D
22. 甲乙两文画线句所写景物一则衰飒,一则壮阔,都与作者情感表达有关。甲文画线句以“衰草”“寒烟”写出故址的萧索荒凉,令人感伤,引发了作者对先贤故居已然不存的感慨,为后文重筑草堂的举措铺垫。乙文画线句通过写群山、长江、高天等壮阔之景,气象恢宏,引发对昔日大观亭盛况的悬想,在亭废墓存的对比中引出下文议论。
23. 甲文作为一篇祭文,由感慨先贤故居名传实衰而生发议论,议论中饱含情感,充分表达了对杜甫的追悼和崇敬之情。乙文的议论则层次丰富,逐层深入。作者先就亭废墓存的现象展开思考,认为“园林台榭之盛”比不上“忠义之气之感人深”,进一步得出“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的观点,强调“不朽之实”的价值。由特殊到一般,有助于呈现作者在自我追问中对名实问题的认识过程。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的能力。
(1)由原文“然人之所传者,先生之遗编也,而予之所羡者,盖以先生一饭之顷,而忠君爱国之惓惓。虽其出巫峡,下湘川,固不恋恋于此,而先生之精神,犹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在焉”可知,然而人们所记住的是杜甫先生遗留下来的诗文,但我所仰慕的,大概是先生短暂的生命里面却有着忠君爱国的这样一种深切的思想。虽然长江水出巫峡下湘川,本来不留恋这里的一切,但是先生的精神呢,就像水在土地里面到处都存在的。由此可知,甲文“留存”的是先生之诗和先生的(爱国)精神。
(2)由原文“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可知,中丞在修理坟墓的时候,却没有修理这座亭,难道是想到园林台榭的盛况本来就不如忠义之气感人至深?由此可知,乙文墓地“留存”的是忠义之气。
(3)由原文“余幼即知大观亭为皖城名胜之区,长而闻名贤登是亭者多吊余忠宣之墓,又意亭之所以名附余公而名也,独恨未得一睹其胜”可知,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大观亭是皖城的名胜,长大了听说有名的人登上这座亭子大多是来凭吊余忠宣的坟墓,又想到大观亭的名气是依附于余忠宣的名气而闻名的,只是遗憾不能一睹其优美的盛况。由此可知,乙文亭“湮没”的是依附他物获取的声名。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独’是‘唯独’的意思”错误,“独是亭也欤”的意思是“难道只有这一座亭子是这样吗”,所以“独”的意思是“难道只有”。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予尝纵观乎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之边,寻草堂之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可知,我曾经全面的观察万里桥的西边,浣花溪的旁边,寻找草堂的旧址,发现了那里一片衰迷的凄草,一片寒烟,因此不能不有所感叹。甲文画线句“黯衰草兮寒烟”以“衰草”“寒烟”写出故址的萧索荒凉,令人感伤,引发了作者对先贤故居已然不存的感慨,为后文“于是命工构堂,辟地一廛,匾旧名于其上”重筑草堂的举措铺垫。
由原文“四山回旋,长江接天,览其风景,慨然想见当时之盛”可知,观亭四面环山,长江一直延伸了天边,游览这样的风景名胜,我慷慨的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乙文画线句“四山回旋,长江接天”通过写群山、长江、高天等壮阔之景,气象恢宏,引发对昔日大观亭盛况的悬想;“而亭址废为军垒,思求胜迹,荡然尽矣。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在亭废墓存的对比中引出下文议论。
综合以上内容可知,甲文画线句所写景物衰飒,乙文画线句所写景物壮阔,都与作者情感表达有关。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题目“祭杜子美文”可知,甲文是一篇祭杜子美的祭文。由原文“先生距今之世数百余年,而成都草堂之名,至今日而犹传。予尝纵观乎万里桥之西,浣花溪之边,寻草堂之故址,黯衰草兮寒烟,是以不能无所感也”可知,杜甫先生离开今天已经有几百年了,成都草堂的名气了,到今天了还是流传下来的。我曾经全面的观察万里桥的西边,浣花溪的旁边,寻找草堂的旧址,发现了那里一片衰迷的凄草,一片寒烟,因此不能不有所感叹。由感慨先贤故居的名传实衰而生发议论,议论中饱含情感,充分表达了对杜甫的追悼和崇敬之情。
乙文的议论则层次丰富,逐层深入。由原文“夫亭之废久矣!今日之游,非震于其昔日之名耶?然求其胜迹,已无一存,更阅异时,谁复知有是亭者!若余公之墓,则虽无彭公之修治,吾知千百年后,必有凭其墟而吊者矣。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可知,大观亭废弃已经很久了!今天的游玩,难道不是因他往日的名气所动吗?然而,想要探寻它的盛况,已经没有一处存在,再过一段时间,谁还会知道有这座亭子?像余公的坟墓,即使没有彭公的重修整治,我知道千百年之后必定会有凭借他的坟墓而凭吊的人。中丞在修理坟墓的时候,却没有修理这座亭,难道是想到园林台榭的盛况本来就不如忠义之气感人至深?由此可知,作者先就亭废墓存的现象展开思考,认为“园林台榭之盛”比不上“忠义之气之感人深”,进一步得出“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的观点,强调“不朽之实”的价值。由特殊到一般,有助于呈现作者在自我追问中对名实问题的认识过程。


参考译文:

祭杜子美文
(明)朱椿
①杜甫先生离开今天已经有几百年了,成都草堂的名气了,到今天了还是流传下来的。我曾经全面的观察万里桥的西边,浣花溪的旁边,寻找草堂的旧址,发现了那里一片衰迷的凄草,一片寒烟,因此不能不有所感叹。于是我吩咐工匠建造草堂,开辟一亩半的土地,然后把成都草堂的名字提在匾额之上,希望经过这里的人能够仰慕先贤的丰功伟绩。
②然而人们所记住的是杜甫先生遗留下来的诗文,但我所仰慕的,大概是先生短暂的生命里面却有着忠君爱国的这样一种深切的思想。虽然长江水出巫峡下湘川,本来不留恋这里的一切,但是先生的精神呢,就像水在土地里面到处都存在的。
③先生在诗文里面援引正直之言,抒写心中的忧闷。我对着风斟满了酒,希望能告慰先生的在天之灵。

游大观亭故址记
(清)吴汝纶
①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大观亭是皖城的名胜,长大了听说有名的人登上这座亭子大多是来凭吊余忠宣的坟墓,又想到大观亭的名气是依附于余忠宣的名气而闻名的,只是遗憾不能一睹其优美的盛况。今年我到皖城参加考试,才跟随方存之先生游览这个地方。大观亭四面环山,长江一直延伸了天边,游览这样的风景名胜,我慷慨的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但是大观亭的地址废弃变成了军营,想寻求以前的盛况荡然无存。只有余忠宣的坟墓,被前中丞彭公重新修建,高大的墓碑,凸起的坟墓,完全像以前一样,我与方先生一起徘徊凭吊,很长时间才回家。
②大观亭废弃已经很久了!今天的游玩,难道不是因他往日的名气所动吗?然而,想要探寻它的盛况,已经没有一处存在,再过一段时间,谁还会知道有这座亭子?像余公的坟墓,即使没有彭公的重修整治,我知道千百年之后必定会有凭借他的坟墓而凭吊的人。中丞在修理坟墓的时候,却没有修理这座亭,难道是想到园林台榭的盛况本来就不如忠义之气感人至深?还是因为有所依附而闻名的事物最终没有不消亡的,只有那些有名副其实的才可以长久?既然这样,那么没有不腐朽的事物,即使是曾经震耳耀目的事物最终总归是有消失的时候,难道只有这一座亭子是这样吗?



相关阅读
1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2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3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4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5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