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 材料二: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

发布时间: 2023-09-21
材料一: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天子拜望之为谒者。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欲详试其政事,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引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遗诏辅政。宣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元帝。望之选白宗室明经达学散骑谏大夫刘更生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并拾遣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不从望之等。后恭、显奏:“望之、堪、更生朋党相称举,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上大惊曰:“非但廷尉问邪?”令出视事。后数月,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讼 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 而教子上书,失大臣体,不敬,请速捕。 ”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日:“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亡所忧。 ”上乃可其奏。 使者至,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袭,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 天子闻之惊,为之涕泣,哀恸左右。
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桡,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杀,则恭、显之欺亦明矣。孝元虽涕泣不食以伤望之,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则何贤乎望之也; 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
(节选自曾巩《上欧阳舍人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 分)
四人同心 A 谋议 B 劝导 C 上 D 以古制 E 多所欲 F 匡正 G 上甚乡 H 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韩诗》《毛诗》,现在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
B.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政区名。汉代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一起合称为“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C.赞有称颂、赞美之意,又称“论赞”,是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附在人物传记的后面,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
D.免冠即脱下帽子,古人用以表示谢罪,类似的谢罪形式还有肉袒、负荆、徒跣等,表示降低自己的身份来祈求对方开恩、原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望之爱好学问,研究《齐诗》,京城的儒生们都称赞他,他被皇帝任命为谒者,后来担任太傅,用《论语》来教导皇太子。
B.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才干胜任宰相,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派他当左冯翊。
C.元帝不清楚“遏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同意了弘恭、石显的奏疏,得知萧望之被关进监狱后很吃惊,下令放了他,让他到职办公。
D.弘恭、石显诋毁萧望之专擅权势,后来又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他不愿忍辱偷生,最终饮毒酒自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
(2)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
14.对于萧望之的死,班固、司马光、曾巩各有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们的观点。(3 分)

参考答案
10. BEG
解析: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句式进行断句。文意:同心谋划计议,用古代的制度劝勉引导皇帝,有很多事情希望扶持和纠正,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并采纳他们的意见。“劝导上以古制”是状语后置句。
11.C
解析:“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错误。论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这种史评、史论有很多不同的名目,例如:《左传》中为“君子曰”,《史记》中为“太史公曰”,《汉书》《后汉书》《明史》中为“赞曰”,《三国志》中为“评曰”,《旧唐书》中为“史臣曰”,《宋史》《清史稿》中为“论曰”,《资治通鉴》中为“臣光曰”,等等。
12.D
解析:弘恭、石显是诬陷萧望之指使儿子上书申诉,有失大臣的礼仪,是对皇帝不敬,而不是诬陷他儿子对皇帝不敬。
13.(1)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下达给萧望之(并)询问情况,萧望之所禀告的都被批准。
(评分参考:“便宜”“辄”“白”各1分,句意1分。便宜: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辄:总是。白:禀告,报告。)
(2)孝元皇帝作为国君真是太过分了,容易受欺骗而且难以醒悟啊!
(评分参考:“甚”“寤”,主谓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甚:过分。寤:本意睡醒,通“悟”,醒悟。“甚矣孝元之为君”是主谓倒装句,语序应为“孝元之为君甚矣”。)
14. ①班固为萧望之死于小人感到哀痛,并惋惜他本可成为社稷之臣。
②司马光批评孝元皇帝对萧望之之死处置不明、不当,始终没有惩治陷害萧望之的奸臣。
③曾巩认为萧望之作为老师也有责任,没有坚持用圣人之道引导太子,最终导致自己被冤杀。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郡兰陵县人,爱好学问,研究《齐诗》,国都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宣帝(就)任命萧望之作了谒者。当时宣帝刚刚登上皇位,希望提拔贤良(之士),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下达给萧望之(并)询问情况,萧望之所禀报的都被批准。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才干胜任宰相,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又派他当左冯翊。后来又担任了太傅,用《论语》教导皇太子。等到宣帝卧病在床,选择可以托付后事的大臣,任命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接受遗诏辅政。宣帝去世,太子继承帝号,就是孝元帝。中书令弘恭、石显长期管理中枢机要,熟悉条文法令,也和车骑将军史高互为表里,议论朝政经常独自坚持旧例,不听从萧望之等人的意见。弘恭、石显上奏:“萧望之、刘更生勾结朋党互相推举,多次诽谤大臣,想要凭此专权揽势,作为臣子不忠心,欺骗皇帝不讲道义,请谒者传唤他们并送交廷尉。”当时皇帝刚刚继位,不明白“谒者传唤送交廷尉”就是关入监狱,准许了他们的奏疏。后来皇帝听说已关进监狱,大吃一惊说:“不就是让廷尉问明情况吗?”下令让他们出来办事。几个月之后,天子正想倚靠他做丞相,遇到萧望之的儿子萧伋上书申诉萧望之以前的冤屈,此事被交给有关部门,回报“萧望之从前的罪过明明白白,没有诬陷之事,而他却指使儿子上书申诉,有失大臣的礼仪,对皇帝不敬,请予以逮捕。” 皇帝说:“萧太傅为人素来刚直,怎么肯接受官吏的审问?”石显等人说:“人的生命至关重要,萧望之所犯的罪,是说错了话的小罪,一定不会让您担心的。”皇帝就批准了他的报告。使者到,萧望之仰天长叹说:“我曾经担任过将相之职,年纪也已超过六十岁,年老而进监狱,苟且偷生,不也太鄙陋了吗!”终于喝毒酒自杀了。皇帝听说这件事十分震惊,为萧望之哭泣,悲哀之情感动了左右侍从。
赞曰:萧望之官至将军和副丞相,凭藉做皇帝师傅之恩,可以说和皇帝是亲密无间。等到计谋泄露,嫌隙产生,说坏话的和奸邪之人陷害他,最终被佞臣宦官小人所害,可怜呀!不然的话,萧望之堂堂正正,宁折不挠,身为儒生泰斗,有辅佐皇帝的才能,近乎古代的社稷之臣了。

材料二:
臣司马光说:孝元皇帝身为国君真是太过分了,竟是那么容易受欺骗,并且难以醒悟!那弘恭和石显诬告望之,他们的邪说诡计,的确是有些难于分辨。结果望之真的自杀时,那恭、显的存心欺诳,也就很明白了。孝元帝虽然是痛哭不已,也不吃不喝地感伤望之的自杀,但是却始终没能诛除恭、显,只是让他们摘掉帽子,叩头谢罪罢了。像这样,那么,奸臣如何会有所惩戒呢!
曾经汉朝杀了萧望之,他也有罪责。汉宣帝让萧望之教导太子,如果他不用圣人之道教育太子,那么他不就辜负了贤德的名望了吗?萧望之以圣人之道教导太子,太子没有相信,而萧望之就作罢了,这就不能说他没有罪责了。


相关阅读
1 徐元杰,字仁伯阅读答案与翻译-为什么徐元杰丁母忧去官之时,“众遮道跪留”?

徐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幼颖悟,诵书日数千言,每冥思精索。闻陈文蔚讲书铅山,实朱熹门人,往师之。后师事真德秀。绍定五年,进士及第。嘉熙二年,召为秘书省正字,迁 【查看全文】

2 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震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纪事本末·高煦之叛》

宣德元年秋八月,北京地震,汉王高煦反。初高煦既之国乐安反谋未尝一日忘及仁宗崩帝即位赐高煦视他府特厚高煦日有请及言朝政上曲徇其意索驼与之四十,索马与之百二十,索袍服 【查看全文】

3 《汉书·魏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 【查看全文】

4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乙】上与群臣论止盗阅读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查看全文】

5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真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查看全文】

6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阅读答案与翻译-《出师表》

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