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君被子罕驱逐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3-20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烧其军,大胜之,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者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擅,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
邾文公卜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蒸民①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莫如之。”遂徙于绎。
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国家之危定,百姓之治乱,在君之行赏罚也。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奸人不止,奸邪比周,欺上蔽主以争爵禄,不可不慎也。夫赏赐让与者,人之所好也,君自行之;刑罚杀戮者,人之所恶也,臣请当之。”君曰:“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也,百姓附之。居期年,子罕逐其君而专其政。
(节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①蒸民:众民。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绩,指考核官吏的政绩。《书·舜典》载:“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可见考绩是官吏升降的重要依据。
B.九夷,古代对中国东部诸民族的统称,也泛指少数民族。古代还习惯将西、南、北方的民族分别称为“戎”“蛮”“狄”。
C.卜,指用火烧龟板占卜,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吉凶祸福。《诗经·氓》中“尔卜尔筮”的“卜”即是此意。
D.让与,指礼让与推举。其中“与”和《礼记·礼运》中“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的“与”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旷认为仁君对待臣子的态度是既要发挥其贤能,又要不受近臣的羁绊,应经常对臣子进行考查并驾驭他们。
B.越王勾践身居高位,比较担忧无法获知自己的过错,所以对知道他的过错而不告诉他的人,勾践要给予罪刑。
C.齐桓公得到管仲和隰朋后,分辨他们的言语,喜欢他们的议论,赞许他们让自己耳聪目明,还把他们举荐给先祖。
D.邾文公在不利于自己这个君王的情况下仍然迁都,是因为迁都对百姓有利,他认为对百姓有利也就是对自己有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
②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莫如之。
14.宋君被子罕驱逐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10.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赏罚不当/则贤人不劝
11.D 12.C
13.①我听说能因用作战取胜而安宁的,那恐怕只有圣人吧!
②我的生命在于养育百姓,死亡的早晚,这是时运。如果人民得到利益,吉利没有比这大的了。
14.①宋君喜欢做奖赏这类让臣民高兴的事,不愿被诸侯耻笑;
②掌管刑罚的权力给予了子罕,使得臣民亲近归附子罕,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奖赏正确,有德才的人就受到鼓励;惩罚对了,坏人就受到禁阻。奖赏不当,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得到鼓励。
“赏当则贤人劝”“罚得则奸人止”结构对称,各自成句;
“赏罚不当”,主谓结构,“当”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其后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D.“含义不相同”错误。
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都是“推举”的意思;“夫赏赐让与者”句意“奖赏恩赐礼让推举是民众所喜好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的能力。
C.“分辨他们的言语,喜欢他们的议论”错误。“辩其言,说其义”意思是:为他增长辩才,解说道义。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闻”,听说;“其”,表推测语气;“唯”,只有;
②“牧”,动词,养育;“时”,时运;“死之短长,时也”,判断句;“苟”,如果;“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得到利益。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善。子主其恶,寡人行其善,吾知不为诸侯笑矣”可知,宋君喜欢做奖赏这类让臣民高兴的事,不愿被诸侯耻笑;
由“于是宋君行赏赐,而与子罕刑罚,国人知刑戮之威,专在子罕也,大臣亲也,百姓附之”可知,掌管刑罚的权力给予了子罕,使得臣民亲近归附子罕,造成了“君弱臣强”的局面。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做人君的道理有哪些?”师旷回答说:“做人君的道理,努力做到博大仁爱,把任用贤能作为自己的宗旨;广开自己的见闻,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执、沉溺于世俗的偏见,不受身边亲信的影响和羁绊;经常检查考核官吏的政绩,以此来驾驭臣下。这就是人君所掌握的道理呀。”晋平公说:“很好。”
英明的君主有三怕:一怕居高位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二怕得意时骄傲自满;三怕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又不能实行。凭什么知道他们会这样呢?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将吴国打得大败,兼并了九夷。当时他南面称霸,对群臣下令说:“知道我的过错而不告知我的人,他的罪该被处死。”这就是身居高位而怕不知道自己过失的例子。从前,晋文公与楚国交战,焚烧了楚军营垒,大胜楚国,晋文公退朝之后,脸上带有忧虑的神色,侍者问他:“君王您大胜楚军,现在却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因用作战取胜而安宁的,那恐怕只有圣人吧!至于那些以阴谋诡计得胜的人,却很危险啊,所以我很担忧。”这就是怕在得意和顺利的时候骄做的例子。从前齐桓公得到管仲、隰朋的辅佐,为他增长辩才,解说道义,到正月上朝,便命令准备牛、羊、豕三牲,供奉先王祖宗,齐桓公祭告说:“自从我能听到这两个人的忠言,我的眼睛更加明亮,听力更加敏锐,不敢独自占有这些忠言,愿将它们进献给先王祖宗。”这就是听到天下的至理名言而怕不能实行的实例。
邾文公占卜迁都到绎的事,史官说:“有利于百姓而不利于国君。”邾文公说:“如果对百姓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养了人民更选择了一个人作为他们的君主(领导他们),就是为了给人民带来利益。人民既然可以获得利益,我就一定给他们!”左右随从说:“生命是可以延长的,君王为什么不这样做?”邾文公说:“我的生命在于养育百姓,死亡的早晚,这是时运。如果人民得到利益,吉利没有比这大的了。”于是就迁都到绎地。
司城子罕在宋国做官,劝说宋国的国君:“国家的安危,百姓的治乱,这一切都取决于君王的赏罚之道。奖赏正确,有德才的人就受到鼓励;惩罚对了,坏人就受到禁阻。奖赏不当,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得到鼓励,坏人就不能得到禁阻,奸邪之人结党营私,欺上蒙下来争取爵禄,不可以不慎重对待。奖赏恩赐礼让推举是民众所喜好的,请您自己执行;惩罚杀戮是民众所厌恶的,请让我来担当。宋君说:“好。坏事你来做了,好事我来做,我知道这样就不会被诸侯耻笑了。”于是宋君做赏赐的事情,而子罕做惩罚的事情,如此国内人民知道杀戮刑罚都出自子罕,所以大臣们都来亲近子罕,而老百姓则畏惧子罕。不到一年的时间,子罕则把宋君赶走了,而自己施行专政。



相关阅读
1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阅读答案与翻译-贾谊《过秦论》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 【查看全文】

2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 【查看全文】

3 牛首马肉原文_文言文牛首马肉翻译赏析

文言文《牛首马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词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其衣断带相望而 【查看全文】

4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

太宗贞观八年。初,吐谷浑可汗伏允遣使入贡,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昏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 【查看全文】

5 张嶷传原文_文言文张嶷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嶷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 【查看全文】

6 刘晏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晏传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