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论伐蜀阅读答案与翻译-概括司马错主张伐蜀的理由

发布时间: 2023-05-19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秦策》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①,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望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①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等三水流经的地区,是周朝时的京畿之地。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B. 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C. 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D. 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屯留之道”中的“当”是“把守、占据”的意思,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当”意思相同。
B. “诛周主之罪”“诛”与成语“口诛笔伐”的“诛”都是“声讨,批判”的意思。
C. “顾争于戎狄”中的“顾”与《项脊轩志》中“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的“顾”意思不同。
D. “故臣愿从事于易”中的“从事”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从事”意思相同。
12.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张仪主张“伐韩”,他的主张可谓急功近利;司马错主张“伐蜀”,他的主张富有战略眼光。
B. 秦惠王听取司马错的意见,攻打蜀国并取得胜利。蜀国归属秦国以后秦国更加强大,傲视天下诸侯。
C. 张仪和司马错尽管主张不同,但他们都是为了使秦富国强兵,既为秦谋得利益,又为秦获得名声。
D. 张仪认为“三川、周室”是天下诸侯争夺名利的“市朝”,如果攻蜀,就远离了京畿之地。
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2)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
14. 秦王采纳了司马错“伐蜀”的主张,请概括司马错主张伐蜀的理由。


10. A
11. D “意思相同”错。从事,做/随从官员。句意: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 /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
12. D “远离了王畿之地”的理解错误。
13. (1)(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蜀国的土地,不值得把它作为利益。
(2)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交好的国家。
14. ①攻打蜀国,蜀国是西僻之国,缮兵不伤众,易攻易伐。
②攻打蜀国,可以得“广地、富民、博德”之利。
③攻打蜀国,可以有“禁暴平乱”之美名,而无“劫天子”之恶名。


参考译文:
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
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友好,然后出兵河、洛、伊三川一带,堵塞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查验了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持周天子,用天子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为它的首领。攻打蜀国,只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立名望;即使夺取了蜀国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河、洛、伊三川地区和周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而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戎狄争夺名利,这就离开建立王业远得很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是戎狄的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它的土地,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秦国那样万无一失。”
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秦国。花了十个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秦国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了。



相关阅读
1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文_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文言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读书如同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 【查看全文】

2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阅读答案-2019年中考文言文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 【查看全文】

3 醒心亭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曾巩

醒心亭记 曾巩 ①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凡公与州宾客者游 【查看全文】

4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答案-苏轼

六一泉铭并叙 [北宋] 苏轼 予昔通守钱塘①,见公②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③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④而论人物, 【查看全文】

5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昌黎先生集》

圬①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来归。丧其土 【查看全文】

6 留耕堂记阅读答案与翻译-(宋)叶适,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留耕堂记 (宋)叶适 ①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余孩稚时,闻田野传诵,已识其趣;出游四方,所至闾巷无不道此相训切。今葛君自得遂取□名堂,盖其词意质而劝戒深,殆非文于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