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B.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C.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D.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以”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含义、用法相同。
B.不佞,没有口才,不会用花言巧语讨好人;也用作谦辞,文中为公子成的自称。
C.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与《李凭箜篌引》中“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含义相同。
D.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但是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尚不能确认,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肥义,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
B.肥义坚决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不必顾及别人的非议,从而打消了赵武灵王的顾虑,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C.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赵武灵王希望他能在胡服骑射改革中起表率作用,最终亲自探访说服他。
D.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在听了赵武灵王的解释后,明白了穿胡服的重要意义,成为改革的拥护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4分)
(2)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4分)
14.赵武灵王劝说公子成赞成胡服骑射改革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B【解析】正确标点: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11.C【解析】“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两句中的“中国”含义不同。
12.D【解析】“因为生病”说法错误,原文“吾固闻叔之病也”的意思是我本来就知道王叔反对这件事。
13.(1)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为此担忧。(“狂夫” “知” “戚”各1分,句意1分)
(2)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邪” “因” “累”各1分,句意1分)
14.①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②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能坚守国土,又能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③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就是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能够实现先王的志向。(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白天闲坐时,说:“现在我准备把穿着胡人衣服、练习骑马射箭来教给民众,然而天下一定会有人非议我。”肥义说:“我听说,在事业上犹豫不决就不能建功立业,在行动上疑虑重重就不能取得名声。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要摆脱世俗的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主张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一般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谋划。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时就有所察觉,大王您可要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赵武灵王说:“我不是犹豫穿胡人衣服这件事,我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为此担忧。如果天下有支持我的人,那么改穿胡人衣服的成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讥笑我,胡人的土地、中山国的土地我也一定会得到。”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衣服。(赵武灵王)派王孙绁告诉公子成(自己的意思),说:“我已经改穿胡人的衣服了,而且将要穿着它上朝,我想让王叔也改穿胡人的衣服。在家里听命于父母,在朝廷上要听命于君王,这是自古至今的公正之行。况且我曾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所以我希望仰仗王叔的合乎正义的行为,来促成改穿胡人衣服这件事的成功。我派王孙绁特地到您那里去拜望,请求您也穿上胡人的衣服。”公子成拜了两拜说:“我本来已经听说大王改穿胡人的衣服这件事了,只是我卧病在床,不能够疾走,因此没能事先向您进言。现在大王您既然命令我穿胡人的衣服,我一定大胆竭尽我的愚忠。中原地区是德政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诗》《书》《礼》《乐》所使用的地方,是远方国家前来参观学习的地方,是四方未开化的民族所崇拜和效法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而沿用边远地区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古代的教育方法,变换古代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背叛了圣贤们的教导,脱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说,“我本来就知道王叔反对这件事。”于是马上去公子成家里,亲自谒见他说:“衣服,是用来方便人们穿着的;礼制,是用来方便人们办事的。因此圣贤之人观察当地的习俗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礼法,为的是既有利于他们的民众,也能增厚他们国家的国力。况且从前简主不把我国的疆域局限于晋阳和上党两个地方,接着襄主兼并了戎族,获取了代地,排斥各部胡人。这些道理不论是愚笨之人还是聪明之人都明白。过去,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军队,掠夺我国的土地,拘囚我国的百姓,引水围灌鄗城,假若不是我国祖宗神灵的保佑,鄗城几乎失守了。先王对这事感到非常气愤,直到今天,那个仇恨还没有报。现在我们推行穿胡人骑马射箭的衣服的政策,从近处说,可以保卫上党这个形势险要的地方;从远处说,可以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可王叔您却偏偏要顺应中原的旧俗,来违背简主、襄主的意愿,憎恶改变服饰的命令,却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这不是我期望您做的啊!”公子成听了,对赵武灵王拜了两次跪地谢罪说:“我愚蠢到竟没有体会到大王的意图,所以大胆地说了一些世俗的言论。现在大王想要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来实现先王的志向,我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公子成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胡人的衣服。
相关阅读
1 父子性刚原文_文言文父子性刚翻译赏析
文言文《父子性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 【查看全文】
2 从道不从君原文_文言文从道不从君翻译赏析文言文《从道不从君》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 【查看全文】
3 《劝学》中通过“木”和“金”变化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这个句(1)《劝学》中通过木和金变化来说明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性状。 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一统天下就用严酷刑罚来奴役百姓 【查看全文】
4 《劝学》古诗文名句情景默写训练试题汇编.《劝学》(《荀子》)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积 【查看全文】
5 阴兴传原文_文言文阴兴传翻译赏析文言文《阴兴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 【查看全文】
6 宋均字叔庠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宋均传》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