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B. 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士、大夫三级。
C. 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孟、仲、季之说。
D. 王子:帝王的儿子。嫡长子多会作为皇位继承人被立为太子,又称皇储或储君。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14.把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答
11、A
12、B
13、D
14.(1)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4分)
(2)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6分)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文言文《伯牙善鼓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查看全文】
2 国有三不祥原文_文言文国有三不祥翻译赏析文言文《国有三不祥》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 【查看全文】
3 苏秦之楚原文_文言文苏秦之楚翻译赏析文言文《苏秦之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 【查看全文】
4 王粲强记原文_文言文王粲强记翻译赏析文言文《王粲强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 【查看全文】
5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乙】郑人有欲买履者阅读答案与译文【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成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 【查看全文】
6 《治国先富民》阅读答案与翻译治国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