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答案与翻译-苏轼

发布时间: 2019-02-14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B.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C.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D.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因为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自古以来就被尊为古昔圣王。汉武帝刘彻对他的评价是:“千
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
B.书即《尚书》,位列儒家重要核心经典。“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中国
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仁”被孔子列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括了孝、弟(悌)、忠、信、
礼、义、勇、严、仁、爱、和、平等内容。
D.爵禄指官爵和俸禄。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名位和经济权利的标志,禄制一般指政府按规
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或官吏食禄的品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开篇就指出上古时代的那些名主爱护百姓,用君
子长者的态度对待天下人。
B.作者指出,穆王告诫吕侯要用“祥刑”的话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而成
的《吕刑》被选入《尚书》。
C.可赏可不赏、可罚可不罚的问题,是上承“疑”字而来,这一层挖掘,既深化了主旨,又体现
了作者认识事物剖细入微的能力。
D.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一本忠厚的原则,只不过表现出了试官和作者希望要善待杀人犯、要求推行“仁政”的善良愿望而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2)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10.(3分)D
11.(3分)C(“勇、严”应为“廉、耻”)
12.(3分)D(“要善待杀人犯”应为“不要滥刑无辜”)
13.(10分)
(1)(6分)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又用歌曲赞美他,用这些做法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
【计分点】“善”“嗟叹”“所以”“乐”“勉”“终”
(2)(4分)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趋向仁爱之心来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
【计分点】“是故”“则”“以”“相率”

参考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用这些做法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用这些做法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还是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相关阅读
1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2 宋·苏轼《魏武帝论》唐·朱敬则《魏武帝论》阅读答案与翻译

文本一: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此其为智犹有所穷。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古之所谓大智 【查看全文】

3 陆游书房阅读答案与翻译

陆游书房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 【查看全文】

4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阅读答案与翻译

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此殆以工 【查看全文】

5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阅读答案与翻译-《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 【查看全文】

6 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