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靖郭君将城薛 材料二:靖郭君善客齐貌辨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3-08-07
材料一: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者。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请闻其说”。客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
【注】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靖郭君善客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请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请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
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靖A郭B君C之D交E大F不G善H于I宣J王K辞L而M之N薛O与P齐Q貌R辨S俱T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说”指说的话。“说”与《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含义不同。
B. “善”指对人友好。“善”与《劝学》“善假于物也”中的“善”含义不同。
C. “类”指这些人。“类”与《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类”含义相同。
D. “辞”指辞别。“辞”与《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辞”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人敢于冒死进谏,阻止靖郭君高筑薛邑城墙,是因为抓住了他的心理。
B. 齐貌辨为人毛病不少,门客们因此都讨厌他,可靖郭君对他却非常友好。
C. 靖郭君让齐貌辨住上等的客舍,并且派他去给长子驾车,朝夕侍候不懈。
D. 靖郭君劝齐貌辨不要去见齐王,是怕因为齐王不喜欢自己而连累齐貌辨。
13.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
(2)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14.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靖郭君与门客之间的关系。

【答案】
10. EKO 11. C 12. C
13. (1)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
(2)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
14. 靖郭君对待门客非常友好,能听从门客正确的谏言;门客也愿意帮助靖郭君,积极进谏,成就靖郭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
“靖郭君之交”是句子主语,可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应在其后断开,选E;
“大不善于宣王”状语后置句,“宣王”后断开,选K;
“辞而之薛”省略主语“靖郭君”,构成完整的主谓句,应在宾语“薛”后断开,选O。
故选EK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通“脱”,解脱。句意: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B.正确。“善假于物也”中的“善”是“善于”。句意: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错误。“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类”是“事例”。“类”含义不相同。句意:铲除你们这些人/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D.正确。句意: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并且派他去给长子驾车”错误。由原文“令长子御”可知,是让长子给齐貌辨驾车。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即使;“隆”,,使动用法,使……高;“犹无益”,又有什么作用。
(2)“苟”,如果;“慊”,满意;“辞”,推辞;“为”,做。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靖郭君曰:‘请闻其说’。客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可知,靖郭君对待门客非常友好,能听从门客正确的谏言;
由原文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好,后来靖郭君与宣王不和,是齐貌辨冒着危险去替靖郭君游说,终于说服宣王迎回了靖郭君可知,门客也愿意帮助靖郭君,积极进谏帮助他,成就靖郭君。

参考译文:
材料一: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田婴于是对传达人员说:“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齐国有个门客请求谒见田婴,(他保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超过三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田婴于是召见他。客人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田婴赶忙问:“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客人说:“你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不能阻止它,钓钩对它无能为力,但一旦因为得意忘形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以此相比)现在齐国也就如同殿下的“海’。如果你永远拥有齐国,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你如果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邑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又有什么作用呢?”田婴称赞说:“对。”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材料二: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不拘小节,门客们都讨厌他。士尉为此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没有听从,士尉告辞离开了。孟尝君也私下劝说靖郭君不要亲近齐貌辨,靖郭君非常生气,说:“铲除你们这些人,毁坏我们的家业,如果能让齐貌辨满意,我也毫不推辞地去做!”于是靖郭君就给齐貌辨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给他驾车,朝夕侍候不懈。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与齐宣王交往很不友善,就离开都城到自己的封土薛地,和齐貌辨一起居住在薛地。没多久,齐貌辨决定辞别靖郭君,请求回都城去拜见齐宣王。靖郭君说:“君王非常讨厌我,你前去拜见他,必定会被处死。”齐貌辩说:“我根本就不想活,请允许我一定去。”靖郭君无法阻止他。齐貌辨动身到达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后,满心怒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齐宣王,齐宣王问他说:“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君王正做太子时,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面带不仁之相,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我说:‘不可以,我不忍心这样做。’靖郭君如果听我的话去做,一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 ’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不禁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你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靖郭君穿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戴上齐威王赐给的帽子,佩戴齐威王赐给的宝剑。
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着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



相关阅读
1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阅读答案与翻译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 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 。自顷年以来, 【查看全文】

2 赵奢劝说平原君阅读答案与翻译

赵奢劝说平原君 (宋)司马光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 【查看全文】

3 赵方传原文_文言文赵方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赵方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查看全文】

4 奇鹰原文_文言文奇鹰翻译赏析

文言文《奇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置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 【查看全文】

5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击朝鲜》

汉武帝元封二年。初,全燕之世,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燕人卫满亡命,聚党千余人,椎髻、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温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 【查看全文】

6 《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二章》阅读答案-2021年中考文言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命,余因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