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君臣论治》

发布时间: 2022-01-04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人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 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颉利益衰,国人离散。会大雪,平地数尺,羊马多死,民大饥, 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令突厥民饥高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上然之。群臣多劝上乘间击突厥,上曰:“新与人盟而背之,不信;利人之灾,不仁;乘人之危以取胜,不武。纵使其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不击,必待有罪,然后讨之。”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梁陈之音多吴楚,周齐之音多胡夷 ,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凡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诏协律郎张文收与孝孙同修定。六月,乙酉,孝孙等奏新乐。上曰“ 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御史大夫 杜淹曰:“齐之将亡,作《伴侣曲》,陈之将亡,作《玉树后庭花》,其声哀思,行路闻之皆悲泣,何得言治之隆替不在乐也?”上曰:“不然。夫乐能感人,故乐者闻之则喜,忧者闻之则悲,悲喜在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今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右丞魏徵曰:“古人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诚在人和,不在声音也。”或上言秦府旧兵,宜尽除 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B . 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C . 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D . 颉利恐唐乘其弊/引兵入朔州境/上扬言会猎/实设备焉/鸿胪卿郑元使突厥/还言于上/曰戎狄兴衰/专以羊马为候/今突厥民饥畜瘦/此将亡之兆/也不过三年/
11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禹,人名,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相传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因治水有功,得舜让位。
B .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胡夷并称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
C .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等;西汉沿置,与廷尉、太尉合称三公;明代废除。
D .除,本义是宫殿的台阶。作为动词有除去、打扫、改变、任命官职等义,文中指任命官职。
12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太宗有鉴于秦始皇大兴土木导致天下怨叛的教训,停止营建宫殿,此后二十年间,风俗质朴。
B . 突厥遭遇雪灾,唐太宗拒绝臣下趁机袭击的建议,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信”“不仁”“不武”。
C .在音乐和治乱的关系问题上,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一致,都认为音乐在于人心,无涉政治。
D .唐太宗不徇私情,他否决臣下将秦府旧兵全部加入皇宫警卫部队的建议,表示唯贤是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
(2)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治之隆替,岂由于此?



10 .A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朔州境上”表地点,“扬言”的主语为“颉利可汗”,不是“上”,“上”后面需要断开,排除BD 。
“曰”为动词,说的意思,后面为说的内容,其后需要断开,排除C 。
句意:颉利可汗担心大唐帝国趁突厥衰败之机(进兵),(于是)带领兵马来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后对太宗说:“戎狄族的兴衰隆替,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
故选A 。
11 .C.“与廷尉、太尉合称三公”的说法有误,应为“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12 .C.“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一致,都认为音乐在于人心,无涉政治”不合文意,“在音乐和治乱的关系问题上,唐太宗与大臣杜淹的观点”并不一致。结合“御史大夫杜淹曰:……将亡之政,民必愁苦,故闻乐而悲耳。今二曲具存,朕为公奏之,公岂悲乎”分析,杜淹认为,政治的兴衰隆替与音乐密切相关;唐太宗则认为,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的兴衰隆替,无关音乐;悲痛与喜悦全在于人的内心,不是由音乐引起的。
故选C 。
13 . (1)奢华珍贵奇异的东西,固然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那么国家接近灭亡的危急局势很快就会到来。
(2)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的盛衰兴废,难道也由此而生?
【解析】
1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靡丽”,华丽、奢华的东西;“纵”,放纵;“危亡”,接近灭亡的危急局势。
(2 )“礼乐者,盖圣人缘情以设教耳”,判断句;“缘”,根据;“隆替”,兴盛和衰落。

参考译文:
太宗对公卿大臣们说:“从前大禹凿山治水而百姓没有怨谤之言,(这)是(因为)与人民利益攸关的缘故。秦始皇营造宫室而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因为)秦始皇损民以利己的缘故。奢华珍奇的东西,固然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如果无止境地放纵欲望,那么国家接近灭亡的危急局势很快就会到来。我想要营造一个宫殿,材料已经齐备,有鉴于秦王朝的灭亡,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我的这番用意。”从此以后二十年间,风俗质朴淳厚,穿着不用锦绣,官府与百姓均很富足。颉利可汗日益衰败,百姓纷纷离散。正赶上天下大雪,平地上积雪深达数尺,羊、马大多被冻死,百姓饥寒交迫,颉利可汗担心大唐帝国趁突厥衰败之机(进兵),(于是)带领兵马来到朔州边境,扬言要会猎,实际上是防备唐朝。鸿胪寺卿郑元出使突厥,还朝后对太宗说:“戎狄族的兴衰隆替,专以羊马的情状作为征候。现在突厥百姓饥饿、牲畜瘦弱,这是将要灭亡的先兆,不会超过三年。”太宗颇以为然。大臣们都劝说太宗乘此机会袭击突厥,太宗说:“刚刚与人家订立盟约却要背约,(这是)不守信用;利用他人的灾祸(而获得私利),(这是)不行仁义;乘人之危来取胜,(这)不是勇武的行为。即使突厥的各部落都叛离,牲畜所剩无几,朕还是不出击,一定要等到(他们)有了罪过,这样以后才讨伐他们。”太常寺少卿祖孝孙,认为南朝梁、陈的音乐(杂入)很多吴、楚的音调,而北朝周、齐的音乐(杂入)很多北方胡、夷的音调,于是斟酌南、北方的音乐,又考察古代的音乐,修成了《唐雅乐》,总共八十四调、三十一曲、十二和。太宗又下诏令协律郎张文收与祖孝孙共同修定唐乐。六月乙酉(初十)日,祖孝孙等人演奏新乐。太宗说:“礼乐不过是古代圣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而设施教化罢了,国家政治的盛衰兴废,难道也由此而生?”御史大夫杜淹说:“北齐将要灭亡时,产生《伴侣曲》;陈朝将亡时,又出现了《玉树后庭花》,声调悲哀,连过路的人听到了都悲伤落泪,怎么能说政治的兴衰隆替不在于音乐呢?”太宗说:“不对,音乐能够触动人的感情,所以高兴的人听到音乐则喜悦,忧伤的人听到它则感到悲痛,悲痛与喜悦全在于人的内心,不是由音乐引起的。将要衰亡的政治,百姓必然感到愁苦,所以听到音乐更加悲切。现在这二个曲子都还存在,我为你弹奏出来,你难道会悲伤吗?”右丞魏徵说:“古人说:‘礼难道仅指玉帛之类礼器吗?乐难道仅指钟鼓之类乐器吗?’乐的意义确实在于使人心和睦,而不在于声音本身。”有人上书主张秦王府的原有士兵,应全部任命为武官,加入皇宫警卫部队。太宗对他说:“我视天下为一家,只选用贤才,难道旧属士兵之外就别无可信用的人了吗?你这个想法,并不是让我的恩德广布于天下的方法。”



相关阅读
1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2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4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5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6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