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萧相国世家》

发布时间: 2020-03-02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更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功臣皆曰:“臣等被坚执锐,攻城略地。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B.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C.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D.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制的衣服。古时平民百姓不能身着锦绣,而只能穿麻布衣服,可用来借指平民百姓。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指其他儿子,历代多以长子做太子。
C.食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D.侯,爵位名称。古时封建制度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一种封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慧眼识英。当刘邦还是贫民百姓时,萧何就利用职权保护他并送他五百钱当作路费;韩信得到萧何推荐成为大将军。
B.萧何重视文法。刘邦入咸阳,将领们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收藏秦朝的法律诏令及图册文献。
C.萧何忠君尽职。刘邦在外征战,萧何留守关中,制定法令制度,兴建土木,必先上奏;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便,先行办理。
D.萧何明哲保身。他听取鲍生意见,派亲人到军中效力;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以示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巴蜀,使给军食。
②为君计,莫若遗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1)D.译文: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
(2)B.“有时也指其他儿子”错。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天子的嫡长子称太子;自秦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
(3)A.“当刘邦还是贫民百姓时,萧何就……送他五百钱当作路费”错,此事发生在“高祖以吏繇咸阳”时,此时刘邦已不是贫民百姓。原文“高祖以更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4)①汉王领兵东进。萧何凭借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为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草。
②为您打算,您不如派自己能够作战的子孙兄弟都到军营中,汉王一定会更信任您。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常常帮助他。刘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等到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常常做他的助手督办公务。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以及各种图册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领兵东进,平定三秦,萧何凭借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为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草。汉二年(前205年),汉王与各路诸侯攻打楚军,萧何守卫关中,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萧何总是先禀报汉王,得到汉王同意,准许施行这些政事;如果来不及票报汉王,有些事就酌情处理。等汉王回来再向他汇报。汉三年(前204年),汉王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汉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劳丞相萧何。有个叫鲍生的人对丞相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者来慰劳您。这是有怀疑您的心意。为您着想,您不如派自己能打仗的子孙兄弟都到军营中,汉王一定会更加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谋,汉王非常高兴。汉五年(前202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提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如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
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汉十二年(前195年)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您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才非常高兴。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孝忠二年(前193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相关阅读
1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阅读答案与翻译-《资治通鉴·齐纪六》

魏高祖游华林园,观故景阳山,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仁智之所乐,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手不释卷,在舆、据鞍,不忘讲道。善 【查看全文】

2 沈君理传原文_文言文沈君理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沈君理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沈君理字仲伦,吴兴人也。祖僧畟,梁左民尚书。父巡,素与高祖相善,梁太清中为东阳太守。侯景平后,元帝 【查看全文】

3 秦攻魏,取宁邑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战国策·赵策四》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 【查看全文】

4 戴胄犯颜执法阅读答案与翻译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 【查看全文】

5 传是楼记阅读答案与翻译-[清]汪琬

传是楼记 [清]汪琬 ①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 【查看全文】

6 《答段缝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答段缝书 [宋]王安石 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