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04-25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孩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绍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自秦、汉以来,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①,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②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③,以为己有。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注:①【苟简】草率简略。②【倍蓰(xǐ)】一倍、五倍。概指数倍。③【膏味】甘美的滋味。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既加冠         公择既已涉其流   既克                既往不咎
B.益慕圣贤之道   书益多              有所广益            精益求精
C.穷冬烈风        供其无穷之求        欲穷其林            穷乡僻壤
D.求而不得者也    幸而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怡然自得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利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之后我有了更多的见识。
理解:宋濂年幼时不畏难,读了很多书,成年后外出求师城恳请教,使他学有所成。
【乙】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翻译: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理解:宋濂认为自己功成名就,能位列公卿、四海称名,更应谦恭抑己,虚心做人。
【丙】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翻译: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
理解:李公择把书放在僧房中,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读到书,满足更多人读书的需求。
12.结合上下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B.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C.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D.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13.甲乙两文都谈到了读书,宋濂幼时和老儒学者少时都采用了  ① 的读书方法。甲文中宋濂将自己与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对比,突出了 ②  对学有所成的重要作用;而乙文中李公择“  ③ ”的读书表现与学者、后生科举之士不同,表明了李公择能把所读转化为学养的原因。从甲乙两文中,你获得的启示是  ④ 。(4分)


10.A
(2分)
11.丙
(2分)
12.B
(1分)
13.①示例:抄书     ②示例:专心    ③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    ④示例:我们现在不愁无书可读,但不能拿书当摆设,要用心读书,深入钻研,才能不断丰富自己。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第③空,有错不得分)

参考译文:
自从圣人孔子开始,人们的学习都一定是从读书开始的。在那个时代,只有东周王室的柱下史老聃称得上拥有很多的书。韩宣子出访鲁国,才见到《周易》《象魏》和《鲁春秋》。季札出访地处中原的鲁国,这才得以欣赏到风、雅、颂的演奏。而楚国仅有左史倚相,能读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三皇五帝时的艰涩难懂的古书。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能够读到儒家六部经典之作的人大概没有几个,他们的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的困难。然而他们都熟习礼制和音乐,在道德上具有深厚的修养,这些都不是后代的读书人所能企及的。自从秦汉以来,著书的人越来越多,纸张和文字笔画一天天趋于简便,因而书籍也随之日趋丰富,读书的人没有哪一个没有书的,然而学习、读书的人却越来越不认真,这是为什么呢?我还赶得上见到那些老一辈的儒学先生,据说他们小时候,想要找《史记》《汉书》也找不到;有幸借到了,都要亲自动手抄写,日夜背诵,唯恐抄不完、背不熟就要归还了。近年来书商间相互辗转翻刻刊印书籍,诸子百家的书,每天都有千万流传于世。对于读书人来说,当今的书是这样地多又是这样地容易得到,照理说他们的文章词采和学术造诣,应当比古人好上许多倍。可是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士子,全都把书捆扎起来而不去阅读,言谈空洞无物;漫无根底,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好友李公择,年轻时曾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中的僧舍里读书。公择离开以后,山中的人不念他,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命名为"李氏山房"。那里的藏书共有九千多卷。公择已经广泛地涉猎了各类图书,探讨了它们的源流,采撷了其中的精华,并且仔细品尝了其中的美味,化为已有,体现于文章中,表现在行动上,因而闻名于当世。可是那些书依然像它们本来的样子,并没有丝毫的损毁。公择打算把这些书留传给后来的人,供他们对书籍无限的需求,从而满足他们的才智和天分所应当得到的知识。因此不将书籍收藏在家里,却收藏在以前住过的寺院僧房(与世人共享),这是仁者的高尚心理。
我已经衰老多病,对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了,只希望能有几年的闲暇,遍读李君藏书中我还没有见过的书。而庐山本来就是我希望游览而一直没能去成的地方,大概我将终老于此了。我把公择的藏书全都翻出来,拾取他剩余弃置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也许会有所收益吧!而公择要我写篇文章作为他的庐山藏书记,于是才写下了上面的一席话,让后来的人得知以前的君子见到书的困难,而当今的读书人有书却不读,是非常可惜的。



相关阅读
1 孙少述与王荆公交厚阅读答案与翻译

①孙少述与王荆公①交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②? ②及荆公当国,少述不以为意,数年不复相闻。及荆公罢相,过高沙,少述适在焉。荆公过访 【查看全文】

2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答案-2020年中考文言文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查看全文】

3 涸泽之蛇阅读答案与翻译

涸泽之蛇 泽涸①,蛇将徙②,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 如相街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③也。乃相衔 负以越公道④。人皆避之,曰:神君 【查看全文】

4 (甲)一箪食,一豆羹(乙)君子之自行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查看全文】

5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阅读答案与翻译-《列女传》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 【查看全文】

6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阅读答案与翻译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①,事扶风马融②。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③,闻玄善算,乃召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