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翻译赏析_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原文_作者杨万里

  《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前言】
  《插秧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新、奇、快、恬,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风格。
  【注释】
  ⑴抛秧: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
  ⑵插秧: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
  ⑷胛:肩胛骨。这里指肩膀。
  ⑸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
  ⑹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
  【翻译】
  全家人一起忙农活,小儿子负责拔秧,田妇负责接秧,农夫负责抛秧,大儿子负责插秧。斗笠就像打仗用的头盔,蓑衣就像打仗穿的盔甲,雨下的很大,从头湿到了肩膀。有人来叫他们吃早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继续低着头弯着腰干着活。抢插的工作还未结束,种下秧苗也尚未挺拔,你得管好家里的鹅与鸭,免得它们糟蹋庄稼。
  【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


相关阅读
1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阅读答案-杨万里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 【查看全文】

2 最爱东山晴后雪原文_最爱东山晴后雪翻译赏析_作者杨万里

《最爱东山晴后雪》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全文如下: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前言】 《最爱东山晴后雪》本诗应作于早春, 【查看全文】

3 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翻译赏析_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原文_作者杨万里

《初入淮河刘岳张韩宣国威》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前言】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代 【查看全文】

4 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翻译赏析_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原文_作者杨万里

《悯农稻云不雨不多黄》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前言】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作品 【查看全文】

5 宿新市徐公店·春光都在柳梢头翻译赏析_宿新市徐公店·春光都在柳梢头原文_作者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春光都在柳梢头》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 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前言】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查看全文】

6 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翻译赏析_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原文_作者杨万里

《伤春准拟今春乐事浓》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注释】 (1)准拟:预料 (2)枉却: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