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阅读答案-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发布时间: 2021-02-10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①兜鍪(móu):古代战士戴的头盔。②莳(shì):移栽,指插秧。匝:遍;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杨万里,南宋诗人,号“诚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淳熙六年,杨万里从常州卸任返回故里,途经衢州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此诗。
B.诗歌开篇点题,直接叙事。从诗中看农家是大小总动员,反映了那个社会有滥用童工、不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
C.诗歌颔联用特写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景,用兜鍪比斗笠,用铠甲喻蓑衣,比喻新颖,形成一种活泼灵动的气势,也展现出农人如士兵,在天地中奋勇战斗的意味。
D.面对吃饭休息的呼唤,劳动者不但“低头折腰只不答”,反而表达对农事的“牵挂”,这恰能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暗示分工精细明确。
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
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
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的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体现了农夫的吃苦耐劳。
(3)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 B  解析:应该是突出了劳动繁忙而紧张的特点。
(2)B  本句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
(3)①用语活泼有趣:全诗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囗语化语言,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设喻别出心裁: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战斗。③构思新颖精巧:模拟问答,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以及全家其乐融融的画面。


相关阅读
1 雪后晚晴·群山雪不到新晴翻译赏析_雪后晚晴·群山雪不到新晴原文_作者杨万里

《雪后晚晴群山雪不到新晴》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前言】 《雪后晚晴只知逐胜忽忘寒 【查看全文】

2 腊前月季翻译赏析_腊前月季原文_作者杨万里

《腊前月季》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 【查看全文】

3 寒食上冢翻译赏析_寒食上冢原文_作者杨万里

《寒食上冢》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翻译】 小路 【查看全文】

4 晚风二首阅读答案-杨万里,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晚风二首① 杨万里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 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 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 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 【注】①这两首 【查看全文】

5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阅读答案-杨万里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 杨万里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 【查看全文】

6 六月将晦夜出凝归门翻译赏析_六月将晦夜出凝归门原文_作者杨万里

《六月将晦夜出凝归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暑里街头可久停,今宵无月也宵征。 一天星点明归路,十里荷香送出城。 山轿声声柔橹紧,葛衣眼眼野风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