诣红楼院寻广宜不遇留题阅读答案-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诣红楼院寻广宜①不遇留题
(唐)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15.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A、C(A项“诗人进入红楼院后”与诗意不符,C项“无人问”三字并非表现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15.相同点:①都使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主人公的品格。李诗写出广宣所居红楼院的清新雅静,烘托出广宣的高雅洒脱;贾诗写出隐者采药的山之高深,烘托出隐者的高古脱俗。②都从“不遇”入手,为侧面描写巧妙设置缘由
不同点:①李诗对环境的描写注重渲染,红叶、碧天、红楼与翠竹掩映生姿;贾诗对环境纯用白描,用笔俭省。②李诗在环境烘托之外,还通过自己的动作描写,借自己的貌似唐突实则亲密无间的“觅户钩”之举,间接写出广宣的不拘俗格(洒脱、豪气);贾诗则通过与童子问答形式,暗寓自己对隐者的渴慕,也表现出隐者的飘逸绝尘
(共4点,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原文_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翻译赏析_作者李益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翻译】 唐代长安城东北角的长乐 【查看全文】

2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翻译赏析_临滹沱见蕃使列名原文_作者李益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前言】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是唐代诗人 【查看全文】

3 同崔邠登鹳雀楼翻译赏析_同崔邠登鹳雀楼原文_作者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恨犹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 【查看全文】

4 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翻译赏析_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原文_作者李益

《听晓角边霜昨夜堕关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前言】 《听晓角》是唐代诗人李益的 【查看全文】

5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翻译赏析_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原文_作者李益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前言】 《汴河曲》是由唐代诗人李益 【查看全文】

6 洛桥阅读答案-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洛桥 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