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词·湘江斑竹枝翻译赏析_鹧鸪词·湘江斑竹枝原文_作者李益

  《鹧鸪词·湘江斑竹枝》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收录《鹧鸪词》三首,有李益的这首和李涉的两首。李涉诗云:“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李益与李涉在诗中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来烘托气氛,为所要表现的主题服务。可见《鹧鸪词》在内容上均是表现愁苦之情的,而且都须用“鹧鸪”的飞鸣来托物起兴。也就是说,《鹧鸪词》中少不了鹧鸪,此外鹧鸪在诗中还有切题、破题的作用。
  两首诗不同之点是:李涉的《鹧鸪词》由怀古兼及游子行客之情。他充分运用联想:看到湘江水深,想到屈原的沉江自杀;看到斑竹阴阴,想到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听到鹧鸪的啼叫,触动自己羁旅的愁怀。所抒之情,并非集中于一点,而是泛咏愁情。李益的《鹧鸪词》,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抒情较强烈,也更集中。
  李益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湘江一带的女子。诗的开头写她怀远的愁情,不是用直陈其事的方法来正面描写,而是用“兴”的手法烘托和渲染,使愁情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有韵致。
  如前两句都是用兴的手法。首句“湘江斑竹枝”又兼用典。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为舜南巡而死,泪下沾竹。这种染上斑斑泪痕的竹子,称为“湘妃竹”,又称“斑竹”。诗中人看到湘江两岸的斑竹,自然会想到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连类而及,勾起自己怀念情郎的愁绪。正在这时,诗中人又看到引动她愁绪的另一景物,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其声凄清愁苦,听到鹧鸪的啼叫,更加重了她的愁绪。鹧鸪喜欢相对而啼,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大凡游子、思妇,都怕听鹧鸪的啼叫。看到听到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
  接着诗句自然地过渡到“处处湘云合”一句,以笼罩在湘江之上的阴云,来比喻女主人公郁闷的心情。以阴云喻愁怀,这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文镜秘府论·地·六志》引《赠别诗》曰:“离情弦上急,别曲雁边嘶,低云百种郁,垂露千行啼。”释曰:“……上见低云之郁,托愁气以合词。”《鹧鸪词》的“处处湘云合”,既是对实景的描写,又巧妙地比喻女子愁闷的心情。
  诗的前三句,诗人用湘江、湘云、斑竹、鹧鸪这些景物构造出一幅有静有动的图面,把气氛烘托、渲染得相当浓烈,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郎从何处归”的问语,使诗情显得跌宕多姿而不呆板。它写出了主人公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我们仿佛看到她伫立湘江岸边翘首凝望的身影,感觉到她盼郎归来的急切心情,人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和谐一致,绘出了一幅湘江女子怀远图来。
  这首诗清新含蓄,善用比兴,具有民歌风味。抒情手法全靠气氛的渲染与烘托,很有特点!


相关阅读
1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翻译赏析_临滹沱见蕃使列名原文_作者李益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漠南春色到滹沱,杨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前言】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是唐代诗人 【查看全文】

2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翻译赏析_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原文_作者李益

《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前言】 《汴河曲》是由唐代诗人李益 【查看全文】

3 轻薄篇·豪不必驰千骑翻译赏析_轻薄篇·豪不必驰千骑原文_作者李益

《轻薄篇豪不必驰千骑》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豪不必驰千骑,雄不在垂双鞬。天生俊气自相逐, 出与雕鹗同飞翻。朝行九衢不得意,下鞭走马城西原。 忽闻燕雁一 【查看全文】

4 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翻译赏析_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原文_作者李益

《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前言】 《隋宫燕》是由唐代诗人李益 【查看全文】

5 从军北征翻译赏析_从军北征原文_作者李益

《从军北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前言】 这里是一个壮阔而又悲凉的行军场景,经诗 【查看全文】

6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翻译赏析_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原文_作者李益

《夜上西城听梁州曲二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益。其古诗全文如下: 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梁州双管逐。 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 金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