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阅读答案-苏轼,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发布时间: 2017-11-30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成,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募,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14.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15.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6 分)

14.(5分)AD(A.“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错;D.“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错。)
15.(6分)“以不早退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下片设想辞官归隐后的情景——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情游玩;同时设想兄弟相聚,可尽兴喝酒唱歌,无拘无束,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安慰。(划线处各1分;大意接近即可)


相关阅读
1 临江仙·风水洞作翻译赏析_临江仙·风水洞作原文_作者苏轼

《临江仙风水洞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 【查看全文】

2 郭纶阅读答案-苏轼,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郭纶① 苏轼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②,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①这是苏轼2 【查看全文】

3 过岭阅读答案-苏轼,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过岭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 【查看全文】

4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①,野 【查看全文】

5 吴中田妇叹阅读答案-苏轼,结合全诗赏析本诗“曲笔”的艺术

吴中田妇叹(节选)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茆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秕。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 【查看全文】

6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阅读答案-苏轼

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一)①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②。黄童白叟聚睢盱③。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①元丰元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