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安节远来夜坐阅读答案-苏轼,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发布时间: 2022-06-13
侄安节远来夜坐①
苏轼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②。
【注】①安节是作者的堂侄,这首诗于元丰四年写于黄州。②韩愈曾作《短灯檠歌》,感慨世事炎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远来的侄子雨夜闲谈的情景。“峥嵘”二字,本是形容山势的高耸、险峻,这里指年岁的顶点、寒气的深重。
B. “坐拨寒灰听雨声”,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听着窗外疏疏作响的雨声,一种孤寂、萧冷的氛围被渲染开来。
C. “遮眼文书”用药山惟俨禅师看经“我只图遮眼”语意,文书堆积案头,无心批阅,写出了自己的萧闲之状。
D. “伴人灯火亦多情”,灯火如此多情,和“我”相依相伴,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
15.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在黄州的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请结合本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 D    .“烘托出作者的内心所感受到的温暖,也为他带来了慰藉”错误,但根据下联“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可知作者当时被贬黄州,内心失落,生活潦倒,而且归日无期,壮志难酬,并且在尾联借用韩愈的典故,感慨世事炎凉,因此,灯火多情,和“我”相伴,是用来反衬自己的孤寂和人世的无情。
15. ①苏轼被贬黄州,“心似已灰之木”,说明他备受打击,心如死灰,充满了凄凉和无奈;②“坐拨寒灰”,一个动作细节展现出其内心的百无聊赖,文书遮眼,无心翻阅,可见其失意和落寞;③“嗟予潦倒无归日”,直抒胸臆,嗟叹自己潦倒失意,归日无期,备受煎熬与折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旧时文人的人生理想,幼有壮志的苏轼因作诗讽谏朝廷,元丰三年被贬黄州,官职低微,没有实权不说,还要受到当地官员的监视,“南来不觉岁峥嵘”,岁末严冬,应该是一家人围炉取暖,而诗人却谪居黄州,清冷异常。人生道路的坎坷,政治上的失意,抑郁苦闷袭上心头,看不到人生的前途,不能不产生消极悲观思想,“心似已灰之木”,说明他备受政治打击,心如死灰,内心充满了凄凉和无奈;
②苏轼被贬黄州,官职低微,没有实权,没有地方施展才华,“坐拨寒灰”,作者在严寒的夜晚枯坐室内,拨弄着带着丝丝寒气的炉灰,可见其贬居生活的寒寂凄冷,“拨”,一个动作细节展现出其内心的百无聊赖,“听雨声”更增其抑郁愁苦,文书堆积案头,因为内心的无望,所以无心翻阅,可见其失意和落寞;
③“嗟予潦倒无归日”,直抒胸臆,嗟叹自己遭受打击、排挤,潦倒半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家、回朝,感叹自己空有经世致用之志,内心备受煎熬与折磨。


相关阅读
1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翻译赏析_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原文_作者苏轼

《少年游玉肌铅粉傲秋霜》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伶伦不见,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扬。 到处成双君独只,空无数、烂文章。一点香檀 【查看全文】

2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翻译赏析_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原文_作者苏轼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查看全文】

3 西江月·咏梅翻译赏析_西江月·咏梅原文_作者苏轼

《西江月咏梅》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 【查看全文】

4 赵昌寒菊翻译赏析_赵昌寒菊原文_作者苏轼

《赵昌寒菊》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前言】 《赵昌寒菊》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首咏 【查看全文】

5 点绛唇·我辈情钟翻译赏析_点绛唇·我辈情钟原文_作者苏轼

《点绛唇我辈情钟》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辈情钟,古来谁似龙山宴。而今楚甸。戏马余飞观。 顾谓佳人,不觉秋强半。筝声远。鬓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查看全文】

6 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答案-苏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人生思考?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赛驴嘶。 【注】此诗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