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怀古二首(其二)》阅读答案与解析-皮日休

发布时间: 2019-11-19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2),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借古讽今:通过讽刺为一己淫乐而倾尽国力开凿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的隋炀帝警示当朝统治者.
②先扬后抑:“千里赖通波”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功绩的肯定,是扬;“若非”则表明作者对他的批评,是贬.
(答到一点给3分,答到两点给5分)
(2)我认为不是赞扬,而是讽刺.(1分) “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大运河在客观上仍是后世福祉,“ 共禹论功”也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德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看似赞扬隋炀帝,其实蕴含着深刻的讽刺.(2分)因为诗中对隋炀帝与大禹的论功有一个前提,即“若非”.“水殿龙舟事”深刻地揭示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在主观上并非与大禹治水为民谋福相同,而是为一己之享乐.(3分)


解答
(1)这首诗的作者皮日休生活在唐后期,在诗中插入了隋炀帝的“水殿龙舟事”,明显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诗说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当时的唐帝国早已是连隋炀帝时也比不得了。这是对当政者的警训,意味深长。在评价大运河时,先肯定它的作用“至今千里赖通波”,然后用“若无”转折,欲抑先扬,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指出对隋炀帝的批评。
古诗歌表现手法包含很多: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喻、夸张、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象征(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映衬{正衬、反衬},联想、想象、用典、比拟、借代、互文、通感、双关、反语、反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铺垫、通感、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白描等表现技巧.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本诗主要运用借古讽今、先扬后抑的手法.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和诗歌的内容分析理由.
(2)本诗通过为汴河洗刷“罪名”,巧妙地对隋炀帝作出了辨证的评价,既强烈斥责了亡国之君的暴行,也肯定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业绩.虽然如此,但全诗不应是“赞扬”,大运河固然有利于后世,但隋炀帝的暴行还是暴行,皮日休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看开河这件事的.解答时要注意这一点.


附:
翻译: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相关阅读
1 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翻译赏析_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原文_作者长筌子

《水龙吟故乡何处栖迟》作者为元朝诗人长筌子。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乡何处栖迟,海山雾敛春风细。花浓石润,云娇烟淡,天容如水。芝桂香分,橘橙酒滟,锦茵摛翠。佩霓裳缥渺, 【查看全文】

2 夏日饮山亭阅读答案-刘因,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夏日饮山亭 刘因 借住郊园旧有缘,绿阴清昼静中便。 空钩意钓鱼亦乐,高枕卧游山自前。 露引松香来酒盏,雨催花气润吟笺。 人来每问农桑事,考证床头《种树篇》。 15、下列对这首 【查看全文】

3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翻译赏析_七哀诗·荆蛮非我乡原文_作者王粲

《七哀诗荆蛮非我乡》作者为汉朝诗人王粲。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余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 【查看全文】

4 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翻译赏析_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原文_作者罗隐

《筹笔驿抛掷南阳为主忧》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罗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查看全文】

5 和咏廨署有樱桃翻译赏析_和咏廨署有樱桃原文_作者孙逖

《和咏廨署有樱桃》作者为唐朝诗人孙逖。其古诗全文如下: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 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 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 【查看全文】

6 秋晚登古城翻译赏析_秋晚登古城原文_作者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百药。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