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2-12-11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隋仁寿初,盎为宋康令,潮、成等五州獠叛,盎驰至京师,请讨之。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论赋形势,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平之,拜汉阳太守。从炀帝伐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隋亡,奔还岭表,啸暑首领,有众五万。番禺、新兴名贼高法澄、洗宝彻等杀官吏,盎率兵破之,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战?”武德五年,始以地降。高祖析为八州,授盎土柱国、高州总管,封越国公。拜其子智戴为春州刺史。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太宗将讨之,魏征谏曰:“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帝曰:“征一言,贤于十万众。”五年,盎来朝,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帝诏智戴还慰省,赏予不可计,奴婢至万人。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卒,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B.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C.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D.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形势,文中是指军事上的局势状况和力量声势;现在则主要指事物发展的状况。
B.隋季即隋末,“季”原指兄弟排行最小的,引申为末期,如季月指每季的最后一月。
C.喻,指晓喻,与《孟子》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喻”含义相同。
D.赠,文中指追赠官号,古代职官制度中有对死去的大臣赐予官爵或称号的做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冯盎在隋朝时期随从文帝和炀帝南征北讨,在平定长江、岭南獠人的叛乱和讨伐辽东的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
B.冯盎在隋朝灭亡后回到岭南,召集部众,自任首领,逐渐占据了岭南、百越之地的广大地区,但他只是自称总管,并未自立为南越王。
C.魏征劝谏唐太宗不宜发兵讨伐反叛征兆尚不明显的冯盎,而是应当用仁德去安抚他,太宗听从了他的劝谏,最终收获了冯盎的忠心。
D.罗、窦各洞獠人发动叛乱,冯盎奉召担任平叛先锋;在攻取险要关隘时,他亲持箭弩震慑敌人,并挥兵追击溃逃的叛军,斩首千余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素奇之,曰:“不意蛮夷中乃生是人!”
②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
(5)《旧唐书 冯盎传》赞誉冯盎“智勇守节”。结合文本,请简要概述冯盎的“守节”之处。


(1)D
(2)C
(3)A
(4)①杨素对他感到惊奇,说:“想不到蛮荒异族中竟出现了这样的人!”
②明公攻克平定了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名分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
(5)①身居乱世,割据一方,不自封王。
②被人诬告,遣子入侍。
③平叛治民,尽忠尽智。


【解答】
(1)“疫疠”,病名,为“作”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AC。“且”领起后面语句,其前断句,排除B。译文:天下刚刚平定,战乱给黎民带来的疾苦尚未平复,大规模战争之后,流行疫病正盛;况且王者的军队不应为了蛮荒异族轻易举动,战胜了它称不上威武,战胜不了它却是耻辱。
故选:D。
(2)C.“含义相同”错误。“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大意是“于是太宗派散骑常侍韦叔谐前往开导冯盎”,“喻”解释为“开导”。“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大意是“(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喻”解释为“知道,明白,了解”。
故选:C。
(3)A.“在平定长江、岭南獠人的叛乱”错误。结合“即诏盎发江、岭兵击贼”分析,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冯盎征集长江、岭南的军队攻打反叛的獠人。
故选:A。
(4)①“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感到惊奇;“意”,料想;“是”,代词,这样的。译文:杨素对他感到惊奇,说:“想不到蛮荒异族中竟出现了这样的人!”
②“克平”,攻克平定;“名位”,指官职与品位;“请”,请求。译文:明公攻克平定了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名分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
(5)据原文“‘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战’武德五年,始以地降”可知,他认为身处乱世,不自立为王。
据原文“贞观初,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帝乃遣散骑常侍韦叔谐喻盎,盎遣智戴入侍”可知,他被人诬告,便派他的儿子冯智戴入宫侍奉皇帝以示守诚不二。
据原文“俄而罗、窦诸洞獠叛,诏盎率众二万为诸军先锋,贼据险不可攻,盎持弩语左右曰:‘矢尽,胜负可知矣。’发七矢毙七人,贼退走,盎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等分析,冯盎善于为政之道,亲自查阅财务出纳簿册文书,揭露举发隐秘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深得黎民欢心。

参考译文:
冯盎字明达,高州良德人。隋朝仁寿初年,冯盎任宋康县令,潮、成等五个州的獠族人反叛朝廷,冯盎快马飞驰到京都,奏请平定反叛的僚人。文帝诏令左仆射杨素与他共同讨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他感到惊奇,说:“想不到蛮荒异族中竟出了如此之人!”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冯盎征集长江、岭南的军队攻打反叛的僚人。平定反叛后,冯盎被委任为汉阳太守。他随从炀帝征伐辽东,迁升为左武卫大将军。番禺著名贼子洗宝彻等反叛,杀戮官吏,冯盎领兵打败了他们。洗宝彻的侄子名叫洗智臣,又集聚军众与冯盎对战,冯盎率兵进讨,两军刚交锋,冯盎就脱下战袍大喊:”你们认识我吗?”敌方军众扔下武器,脱下战衣露出上身向他叩拜。反叛队伍于是溃散,他俘虏了洗宝彻、洗智臣等人,于是占据了番禺、苍梧、朱崖的地盘,自称总管。有人鼓动冯盎说:“隋朝已是末世,分崩离析、时局动荡,国内大乱;唐王虽然应运而生,但他的影响、教化尚未使人信服,岭南、百越之地尚无所归属。明公攻克平定了二十个州,占地方圆数千里,名分还未确定,请加‘南越王’名号。”冯盎说:“我家居留百越之地已经五代了,担任州郡长官的人仅我们冯家一姓,子女玉帛我都有了,人世间的富贵,像我这样的就少有了。我常常忧虑有辱先辈创下的基业,我还要自立为王吗?”唐高祖武德五年,委任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他为越国公。贞观初年,有人告发冯盎反叛,冯盎率军到本地区边境抵御。太宗诏令右武卫将军蔺谟调集江、淮的士兵准备前去征讨,魏征劝谏说:“天下刚刚平定,战乱给黎民带来的疾苦尚未平复,大规模战争之后,流行疫病正盛;况且王者的军队不应因为蛮荒异族而轻易行动,战胜了它称不上威武,战胜不了它却是耻辱。而且冯盎不像天下未平定时那样攻占州县,又在边远的异族地区,如今国内已经安定,他还有何希冀?反叛尚未形成,应当以仁德去安抚他,冯盎感到忧惧,必定会亲自来朝见天子。”于是太宗派散骑常待韦叔谐前往开导冯盎,冯盎便派他的儿子冯智戴入宫侍奉皇帝。太宗说“魏征一番话,胜过十万军队。”贞观五年,冯盎进京朝见太宗,太宗设宴接待,赏赐给他非常丰厚的物品。不久,罗州、窦州各洞的僚人反叛,太宗诏令冯盎率领军众二万人担任进讨诸军的先锋。反叛的僚人占据险要关隘,无法攻破,冯盎手持弓弩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箭射完了,胜负就清楚了。”他连发七箭射死敌军七人,反叛者的队伍溃逃,冯盎挥兵追击,斩杀敌军首级一千余级。太宗下诏冯智戴返回岭南省亲慰问,赏给的财物无法计算,赐给的奴婢达万人。冯盎善于为政之道,亲自查阅财务出纳簿册文书,揭露举发隐秘的行奸作恶的人和事,一时间社会安定,深得黎民欢心。死后,朝廷追赠给他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职衔。


相关阅读
1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韦云起传》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尝奏事文帝前,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性豪侈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帝顾述曰:云起言, 【查看全文】

2 徐敬业,少从勣征伐,有勇名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徐敬业传》

徐敬业,少从勣征伐,有勇名。历太仆少卿,袭英国公,为眉州刺史。嗣圣元年,贬柳州司马。会给事中唐之奇贬拓苍今,詹事府司直杜求仁贬黝令,长安主薄骆宾王贬临海丞,俱客扬 【查看全文】

3 袁滋,字德深阅读答案与翻译-《新唐书·袁滋传》

袁滋,字德深。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结重之。建中初,黜陟使赵赞荐于朝。累辟张伯仪、何士干幕府。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刑部、大理核罪人,失其 【查看全文】

4 武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武元衡传》

元衡进士登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为华原县令。 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矜功者,多挠吏民。元衡苦之,乃称病去官。放情事外,沉浮宴咏者久之。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①员外 【查看全文】

5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 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查看全文】

6 李子通,东海丞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旧唐书·李子通列传》

李子通东海丞人也少贫贱以鱼猎为事居乡里见班白提挈者必代之性好施惠家无蓄积隋大业末,有贼帅左才相,自号博山公,子通归之,以武力为才相所重。有乡人陷于贼者,必全护之。 【查看全文】